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5][15] 核心观点 - 药明合联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偶联药CRDMO企业 2022-2024年营业收入CAGR达102% [1][5] - 公司采用"全球双厂生产"战略 产能布局覆盖中国上海、无锡、常州及新加坡基地 [1][12][64] - 通过"赋能、跟随并赢得分子"策略 项目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药物发现阶段项目858个 [2][13][117] - 技术平台优势显著 WuXiDARx™技术可实现高度均一的DAR控制 将ADC开发周期从药物发现至IND缩短至15个月 [2][92][12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40.52亿元(+90.8%) 归母净利润10.70亿元(+277.2%) [4][2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0.01/81.13/107.36亿元 同比增长48.1%/35.2%/32.3% [3][4][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7/21.71/29.10亿元 同比增长50.3%/35.1%/34.1% [3][4][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00亿元(+62.2%) 归母净利润7.46亿元(+52.7%) [28] 业务进展 - 未完成订单总额13.29亿美元(同比+57.9%)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2][13][117] - 2025年上半年新签37个综合项目 新增3个PPQ项目 进行中综合项目数达225个 [2][13][117] - IND后服务收入占比提升 从2020年44.87%增至2024年58.65% [32] - 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从2020年28.71%增至2024年74.13% 2025年上半年达82.06% [32] 产能扩张 -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15.6亿元(约9亿投入新加坡基地 约4.5亿投入无锡基地) [1][13][67] - 预计到2029年资本开支将超70亿元 用于扩大国内外产能 [1][13][67] - 新加坡基地2025年6月机械竣工 预计2026年GMP生产 设计年产能800万剂制剂 [64][65][66] - 无锡基地XDP3车间已启动GMP运营 XDP5车间预计2027年投产 [12][75]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ADC药物外包率约70% 远高于其他生物药34%的外包率 [13][61] - 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8年20亿美元增至2023年104亿美元 CAGR达38.6% [46] - 公司掌握WuXiDARx™、X-LinC、CysLink等核心技术平台 [92][101][104] - 可支持RDC、AOC、PDC等多种偶联药物类型开发 [92][114][115] 市场机遇 - 中国ADC企业领跑全球交易 2025年Q1全球ADC领域交易总额突破165亿美元 [63] - ADC占FDA批准生物制剂约15.4% 中国在ADC产业链成本较海外低30%-40% [40][63] - 新型偶联药物临床活跃度提升 截至2025年1月全球有2,960项偶联药物资产 [52]
药明合联(02268):深度报告:全球领先的生物偶联药CRDMO,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