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我国科创债市场始于2015年,历经三阶段形成债市“科技板”雏形 ,发行呈现主体以国企为主、区域集中、行业集中于工业和材料、高评级集中、期限多在5年以下等特征 ,民营企业参与度低且存在区域集中、期限短、利率高等问题 ,市场存在资质门槛高、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适配度不足、增信措施少等问题 ,建议从信用评级、增信体系、信息披露和品种创新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可在提升民企参与度上发挥作用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国科创债市场的发展现状 - 始于2015年11月,分三阶段发展 ,第一阶段(2015 - 2021年)试点探索“双创债” ,发行规模合计千亿元量级 ,为科创债推出奠定基础 [13] - 第二阶段(2022 - 2024年)科创债正式推出 ,形成“科创公司债 + 科创票据”双轨制体系 ,2024年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18] - 第三阶段(2025年以来)创新提速 ,打造债市“科技板” ,2025年1 - 8月发行规模达1.44万亿元 ,截至8月末存量806只、余额1万亿元 [22] 我国科创债发行的主要特征 - 发行主体所有制类型上 ,国有企业发行数量及规模占90% ,民营企业占10% [6] - 区域分布上 ,经济金融发达省市领先 ,北京等六省市发行数量及规模合计占比超60% [32] - 行业分布上 ,工业、材料两大行业占半壁江山 ,发行数量及规模合计占比超80% [34] - 信用评级上 ,明显向高评级主体集中 ,AAA级、AA + 级合计占比达95% [35] - 期限结构上 ,约七成债券期限在5年以下 [36] 民营企业参与科创债发行的概况 - 区域分布上 ,浙江、江苏、四川、广东四省领先 ,约70%民企科创债发行主体集中在此 [38] - 行业分布上 ,七成集中在材料、工业和可选消费三大行业板块 [41] - 发行期限上 ,1年以内占比达62.56% ,高于全市场同期限占比 [42] - 票面利率上 ,整体高于国企等其他主体 [43] 相关思考与建议 - 市场存在发行主体资质门槛高、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适配度不足、增信措施少等问题 [47] - 建议建立健全高区分度信用评级体系 ,探索政策增信引导、市场风险共担、注重技术价值的增信体系 ,完善企业科创属性信息披露动态管理并加大科创债品种创新创设力度 [47] - 地方政府可在本土资源整合、政策引导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提升民营企业科创债参与度 [49]
我国科创债市场发展及民营企业参与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