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报内容,总结如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美元择时指标模型[1][2][25] * 模型构建思路:将美元需求细分为投资需求及避险需求两大类,从五大维度(美国基本面相对优势、美国利率相对优势、美元多空持仓差异、全球金融压力、美国财政赤字)出发,通过量化方法构建综合指标以判断美元走势[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五个分项指标:[1][25] * 美国基本面相对优势:使用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与花旗欧洲经济意外指数之差刻画[16] * 美国利率相对优势:使用美欧2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刻画[17] * 美元多空持仓差异:使用美元指数期货非商业多头与空头持仓之差刻画[18] * 全球金融压力:使用全球OFR金融压力指数刻画[21] * 美国财政赤字:使用美国财政赤字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MA12)刻画[22] 2. 指标预处理:[25] * 对于花旗经济意外指数及OFR金融压力指数,因其长期波动中枢为0,直接使用 * 对于美欧国债利率差、美元指数多空持仓差、美国财政赤字三项存在长期趋势的指标,通过滚动HP滤波剔除其长期趋势 3. 指标合成:将所有指标经滚动去噪、标准化处理后等权合成,得到最终的美元择时指标,该指标以0作为历史波动中枢[25] * 模型评价:该指标处于"0轴以上+边际上行"状态下时,对美元指数的上行判断胜率较高[2][29]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美元择时指标模型(回测区间:2006年2月至2025年8月)[35] * 指标状态为"0轴以上+边际上行"时:次月美元指数上行概率为74.1%,持续月份数为58个月[35] * 指标状态为"0轴以上+边际下行"时:次月美元指数上行概率为48.0%,持续月份数为25个月[35] * 指标状态为"0轴以下+边际上行"时:次月美元指数上行概率为35.4%,持续月份数为48个月[35] * 指标状态为"0轴以下+边际下行"时:次月美元指数上行概率为49.0%,持续月份数为104个月[35] * 全样本期间:次月美元指数上行概率为52.3%,总月份数为235个月[3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美国基本面相对优势因子[1][16] * 因子构建思路:当美国经济表现优于其他经济体时,美股等美国资产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上升,推动美元升值[1][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减去花旗欧洲经济意外指数,计算两者之差[16] 2. 因子名称:美国利率相对优势因子[1][17] * 因子构建思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美欧利率差异会影响投资者的套息活动,从而影响美元汇率[1][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欧洲2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两者之差[17] 3. 因子名称:美元多空持仓差异因子[1][18] * 因子构建思路:美元指数期货合约的多空持仓之差可直接反映投资者对美元后续走势的预期[1][1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美元指数期货的非商业多头持仓数量减去非商业空头持仓数量[18] 4. 因子名称:全球金融压力因子[1][21] * 因子构建思路:当全球发生危机事件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具备避险属性,往往表现强势[1][2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直接使用全球OFR金融压力指数[21] 5. 因子名称:美国财政赤字因子[1][22] * 因子构建思路: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张可能引发对美国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导致美元信用下滑,给美元指数带来下行压力[1][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美国财政赤字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MA12)[22]
金融工程研究报告:美元指数的量化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