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从新老券利差视角分析利率债活跃券切换规律,旨在挖掘四季度交易性机会 [5][13] - 核心观点认为债市以交易性机会为主,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重点观察10年期国债新券250016IB成为活跃券的切换进程 [5][8][48] 30年期国债分析 - 新老券利差呈现周期性波动,新券上市至成为活跃券期间利差通常走阔,随后逐步收敛 [5][15] - 市场环境影响利差弹性,债牛行情中利差走阔幅度更大,例如2400006IB在成为活跃券后利差走阔至9BP的历史高位,而债熊冲击下利差易受压制甚至倒挂 [15] - 今年以来活跃券稳定性下降,与发行计划调整有关,例如5月份活跃券从2400006IB跳回老券230023IB [18] - 增值税恢复征收推升利差约6-12BP,新券2500006IB与活跃券利差倒挂加剧,截至10月15日达15BP [5][21] - 四季度交易重心或仍在规模占优的2500002IB(总规模3550亿元),新券2500006IB(总规模2470亿元)与其收益率倒挂幅度或持续处于高位,交易机会有限 [5][25][30] 10年期国债分析 - 若基金赎回费改革落地,银行可能减少基金委外转而直接买债,更倾向于中长期品种,10年期国债市场关注度或提升 [31]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切换较30年期更有规律,地位相对稳定 [32] - 新券250016IB具备成为活跃券条件,当前余额3140亿元,叠加10月20日计划续发1490亿元,总规模将达4630亿元,与当前活跃券250011IB的4710亿元基本相当 [38] - 债券借贷集中度可预判切换,当集中度接近30%时切券可能性增加,当前活跃券250011IB集中度已超30% [39] - 新券250016IB成为活跃券后,新老券利差倒挂幅度有望收敛,但当前8BP的利差点位在增值税(影响区间6-12BP)与基金赎回费改革双重制约下,收窄幅度或将有限 [5][35][42] 10年期国开债分析 - 新老券利差走势与国债类似,但波动更为剧烈,利差通常大于国债 [43] - 国开债发行计划不透明,难以提前预判发行时间与规模,其个券机会更多依赖市场机构的博弈行为与阶段性偏好 [5][47] 总结与建议 - 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重点观察10年期国债新券250016IB成为活跃券的切换进程,尤其在银行自营配置需求可能增强背景下,该品种具备一定交易价值 [8][48]
利率债切券策略初探:固定收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