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市场正处于“高切低”的风格切换过程中,但具有防御特征,难以带动总体指数上行,A股有效突破最终需等待科技成长板块引领 [3][6][7] - 当前市场调整波段已接近尾声,A股总体赚钱效应已回落至中低位,创业板相对沪深300的扩散指标亦回落至低位,“高切低”行情的短期性价比已不高 [3][6][8] - 短期海外压力最大的阶段可能已过去,美国地区银行信用风险属个别事件,VIX指数见顶回落,特朗普对华表态趋于柔和 [3][11] - 中期判断维持不变,即20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催化,25年第四季度仍有科技引领的行情机会 [3][11][15] - 2026年春季可能成为阶段性高点,届时市场将面临需求侧验证、新主线缺乏及科技股长期性价比极低等挑战,但大概率非全年高点,牛市仍有纵深 [3][12][15] 市场风格与性价比分析 - “高切低”行情表现为顺周期和价值板块的防御特征,其内部进攻属性资产(如有色、化工)博弈加剧,而防御属性资产(如银行、食品饮料)获取绝对收益,但整体无法带动指数上行且赚钱效应下降 [3][7][15] - 科技板块内部的“高切低”行情赚钱效应更优,科技反弹更值得期待 [3][7] - 从量化指标看,全部A股赚钱效应已收缩至中低位,调整波段接近尾声;创业板相对沪深300的扩散指标已回落至低位,表明“高切低”交易短期性价比不高 [3][6][8][14] 科技成长板块展望 - 科技成长板块具备三个中期积极因素:海外AI资本开支beta依然向上、国内AI产业趋势不断进步、2025年是一二级市场联动的向上拐点 [3][7] - 20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催化的格局不变,可通过累积产业催化演绎新一轮科技行情 [3][11] - 重点关注方向包括:海外算力beta向上的领域、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国防军工 [3][15] - 2026年春季科技产业趋势行情的长期性价比可能来到极低位,神似2013年底的创业板和2019年底的食品饮料,行情可能进入中期休整期 [3][12] 顺周期板块展望 - 顺周期板块现阶段缺乏进攻逻辑,关键催化时机未到 [3][7] - 需求侧改善需等待“政策底”再次验证,2026年春季后才是关键窗口期;供给侧自然出清的关键窗口在2026年中,反内卷政策发力见效也大概率需等到2026年中之后 [3][7] - 反内卷是中期结构牛向全面牛转化的关键,其终局建议重点关注全球市占率高的光伏和化工行业,逻辑路径为并购化债→行业集中度提升→推动价格联盟和联合挺价 [3][16] 行业与资产配置建议 - 短期配置更偏向于具有防御和对冲属性的资产,如银行、食品饮料,其表现占优;而有进攻逻辑的周期品(如有色、化工)效果不佳,博弈加剧 [3][15] - 继续提示2026年展望好于2025年的成长方向,25年第四季度仍有机会 [3][15] - 短期港股调整相对A股更充分,反弹波段中恒生科技也是高弹性方向 [3][15] 海外环境分析 - 海外环境已趋于缓和,美国地区银行信用风险构成短期扰动,但目前看属于个别事件范畴,本周五VIX指数已见顶回落 [3][11] - 特朗普对华表态趋于柔和,TACO交易充分验证,有助于风险偏好回暖 [3][11]
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高切低进行时,但攻守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