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蓄力新高14:AI有多少泡沫?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以内为主,成长优先”,建议优先配置以内需为主的新经济(自主可控、情绪消费)和传统经济(反内卷、大金融)方向,待边际缓和信号出现后转向外需相关的三季报景气细分(如北美算力、创新药)[4] - 报告认为催化成长风格深度调整的三种场景(美股科技调整、成长业绩不及预期、风格切向价值)当前概率均不高,在缺乏强政策预期的背景下,月底前短期均衡后,成长风格依然有望成为中期牛市的领跑风格[4][5][12] 市场回顾与整体视角 - 回顾显示,自半年度策略《蓄力新高》发布至今,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已升至3800点以上[9] - 当前市场受中美摩擦再起影响,风险偏好降低,成交缩量,市场倾向于观望;但长期看,中美关系趋恶可能性很低,因美国特朗普政府有合作需求,中国姿态以战略防御为主[10] - 10月市场可能面临预期变化冲击并借机调整,但随着APEC会面等成果落地,不论合作多少,市场风险偏好预计将平稳修复,行情有望再度启动[10] 配置方向 - 配置上建议“以内为主”:新经济方面关注自主可控(AI软件、AI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航发等)和情绪消费(港股互联网、茶饮餐饮、金饰等);传统经济方面关注反内卷(硅料、煤炭、钢铁、铜冶炼等)和大金融(保险、券商、银行)[4][11] - 在出现更多边际缓和信号后,可转向外需相关的三季报景气细分,主要为北美算力、创新药等[4][11] - 报告认为中美实质冲突风险有限,市场不具备深调基础,应围绕景气预期向好的性价比方向把握配置良机[11] 成长风格深度调整场景分析 - 场景1:美股科技调整传导至A股:当前条件未满足,因美股科技行情拐点(龙头业绩不及预期或经济衰退)尚未出现[13][14] - 美股科技估值处于相对高位(如标普500信息科技动态PE为35.5,分位数为90%),接近2025年年初水平,但离2000年科网泡沫峰值(64.3)仍有距离[15][22] - 美股相对估值已不那么贵,标普500/德国DAX价格比为1.28,处于2019年以来54%分位数;Mag7相对纳斯达克估值比为102%,未至高值[16][24][25][26] - 场景2:成长业绩不及预期/产业见顶:当前条件未满足,TMT及算力等细分业绩增速持续向好[5][17] - TMT营收TTM增速从2024年的9%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9%,盈利TTM增速从0%提升至10%;市场对TMT 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从45.4%上调至49.3%,显示业绩预期被持续上修[17][27] - 细分领域如海外算力,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从46.2%上调至61.9%,半导体设备从43.3%上调至52.8%,表明业绩持续超预期[27] - 场景3:风格切向价值:当前三大催化条件均未满足,包括宏观预期改善/强力政策刺激、价值相对成长基本面更优、政府对股市控温[5][18][19] - 历史经验显示,风格切换需经济强复苏(PMI快速抬升)或强力政策刺激,而当前政策更偏企稳,PMI未现强复苏[18][31][32][33][34] - 成长相对价值的ROE差继续上涨,显示成长基本面更优;当前政府对股市态度以呵护和鼓励为主,而非压制风险偏好[18][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