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浊扬清,周观军工第140期:重点推荐航发动力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军工行业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投资机会,强调短期“补欠账”带来的产业链弹性与中长期“产品力、渗透率、客单价”三提升主线 [99] - 航空发动机作为军贸核心装备及高值消耗品,其长期维修后市场空间广阔,是核心投资主线之一 [11][13][23] - 中航沈飞核心型号J-35对标美国F-35,凭借多用途属性与外贸潜力,市场需求旺盛 [36][39][83] 分章节内容总结 航发动力投资逻辑 - 航空发动机在军贸中作为独立出口品种享有主机地位,2019-2023年其单独出口占世界军贸订单份额为2.0% [11][12] - 航空发动机具备高值消耗品属性,军用战斗机寿命(如8000飞行小时以上)远超发动机总寿命(约2000小时),催生长期换发和维修需求 [13] - 参考国际成熟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军用航发维修收入在其防务业务营收中占比近五年均超55% [16];美国GE公司航空发动机维修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48%提升至2023年的71% [20][22] - 测算显示,以2024年为观测点,未来20年中国军用航发后市场空间约4287.4亿元,年均价值量达214.4亿元 [23][24] - 航发后市场业务占比提升有望带动盈利能力改善,例如GE航空的发动机业务营业利润率与后市场占比呈现正相关性 [26][27] - 航发控制系统维修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约8%提升至2024年的16%左右,将深度受益后市场扩张 [29] -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中的限寿件、消耗件(如叶片、涂层、紧固件)供应商将受益于后市场发力 [32][33] 中航沈飞与J-35对标分析 - 美国F-35战机凭借其商业成功,截至2024年2月1日总订单量达3497架,远超F-22全寿命周期的195架产量 [39][44] - F-22项目因追求“4S”性能标准导致严重预算超支和进度延后,开发成本超支76亿美元 [46][50] - F-35通过性能高低搭配(单价控制在8000-9000万美元,低于F-22的1.5亿美元)、多方资金支持(美国海空军及8个国际伙伴)以及一机多型(A/B/C三种型号)策略,成功打开市场空间 [54][61][77][83] - F-35不同型号间机身70-90%部分相同,航电系统基本完全共用,批产环节通过生产熟练度提升,单机制造工时从16万小时缩短至8万小时以内,实现了提质增效 [86][89][90] 十四五收官之年投资策略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强调“一年补三年欠账”带来的产业链弹性,并展望十五五及2027建军百年目标的持续加码 [99] - 选股思路强调去标签化,优选“产品力提升、渗透率提升、客单价提升”的核心标的 [99] - 推荐配置组合涵盖多个方向:超配含“弹”量标的(如菲利华、航天电器)、无人化装备、军事AI、水下攻防、军贸体系输出、下一代战机产业链及国企改革红利标的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