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20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回升,恒生指数涨2.42%,国企指数涨2.45%,恒生科技指数涨3% [2] - 大市成交金额2,391.61亿元,主板总卖空金额343.95亿元,占可卖空股票总成交额比率为16.59% [2] - 南向资金净流出26.70亿港元,港股通10大成交活跃股中,北水净买入最多的是南方恒生科技3033.HK、中海油883.HK、腾讯控股700.HK;净卖出最多的是阿里巴巴9988.HK、小米集团-W 1810.HK、中芯国际981.HK [2] - 航空板块回暖,中国东方航空股份670.HK涨9.78%,中国南方航空股份1055.HK涨6.38%,中国国航753.HK涨5.27%,国泰航空293.HK涨1.88% [3] - 芯片股及人形机器人板块录得亮眼上涨,云迹2670.HK大涨21.59%,优必选9880.HK涨9.77%,三花智控2050.HK涨8.46%,微创机器人-B 2252.HK涨3.79%,极智嘉-W 2590.HK涨2.27%,上海复旦1385.HK涨4.99%,贝克微2149.HK涨5.23% [3]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延续平稳增势,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4] -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1.2%和9.2%,增幅显著 [4] 日本股市与政局 - 日本股市表现强劲,市场预期新政府将维持扩张性财政取向,东证指数接近重返历史高位 [5] - 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达成执政联盟共识,两党合计掌控231席,距离国会过半仅差两席,高市早苗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5] - 高市主张加大政府于国防、科技、资安及核能等战略领域的投入,并与维新会协力推行「责任型扩张政策」 [5] 美股市场动态 - 美股隔夜延续反弹走势,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表示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20天,预计将于本周内结束 [6] - 市场关注将于10月24日公布的9月美国CPI报告,以分析美联储未来利率政策走向 [6] 三一重工公司概况 - 三一重工核心业务聚焦于工程机械领域,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驱动型领军企业,本次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H股,股份代号为6031.HK [8] - 按2020年至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产品的累计收入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挖掘机械按同期累计销量全球第一,混凝土机械按同期累计收入全球第一 [8] - 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收入超过60%;截至2025年4月30日,全球设立8个海外大区及31个国区,拥有16个海外制造基地、约1900个销售及服务网点、425名经销商 [8] - 在2022/2023/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808.4/740.2/783.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4.3/46.1/60.9亿元,CAGR为17.2% [8] 工程机械行业状况及前景 - 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2,135亿美元,预计2030年升至2,961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6% [9] - 2024年全球核心工程机械市场(挖掘、装载、起重等六大类)规模达1505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2189亿美元,CAGR为6.4%;其中挖掘机械是最大细分市场,2024年规模632亿美元,CAGR为6.6% [9]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工程机械企业市占率达45.7%,行业呈现"寡头化"趋势,国际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卡特彼勒(2020-2024年核心产品累计收入全球第一,1733亿美元)、日本小松(全球第二,1136亿美元) [9] 三一重工优势及机遇 - 研发实力:截至2025年4月30日,拥有9,100+项全球专利授权,2022-2024年平均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7.8%,全球设21个研发中心(17个国内、4个海外) [10] - 全球制造布局:拥有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唯二的"灯塔工厂"(北京桩机工厂、长沙18号工厂),国内30+制造基地、海外16个制造基地,2024年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设计产能分别为150,000台/49,000台/29,400台 [10] 三一重工IPO详情 - 基石投资者总认购金额为7.58亿美元,主要基石投资者有淡马锡、盈峰资本、HHLRA、UBS AM Singapore、LMR、贝莱德、RBC GAM、WT Asset Management、Oaktree、睿达等多家国内外机构 [11] - 假设发售价为中位数每股20.80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9.26亿港元,募集资金45.0%用于发展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53.67亿港元),25.0%用于增强研发能力(29.82亿港元),20.0%用于扩大海外制造能力(23.85亿港元) [12] - IPO发行价为20.3-21.3港元/股,总发行金额为117.83-123.63亿港元,发行后预计总市值为1838.13-1928.68亿港元,招股价较三一重工A股2025年10月20日收盘价22.49人民币折价率约为13-17% [13] - 报告给予此次IPO评分5.4分,建议投资者申购 [13]
三一重工6031-IPO点评:日本政局重塑、美国财政僵局迎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