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阳光电源维持“买入”评级 [5][7] - 目标价为195.40元/股,较前值147.42元/股上调约32.6% [5] - 基于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8.98元,给予21.76倍市盈率估值 [5] - 预测2025/26/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4/186.2/216.7亿元,较前次预测上修7%/20%/27% [5] 核心观点 - 阳光电源作为电力电子龙头,其价值重估逻辑基于储能与出海业务的韧性,以及AIDC等新业务带来的增长空间 [1] - 短期看,国内独立储能在调峰刚需和容量电价支撑下有望高增;美国政策扰动影响可控,储能需求和出海业务具韧性 [1][10] - 中长期看,2026年起全球多地区新能源+储能将陆续实现平价,美国数据中心负荷增长、欧洲大储招标及新兴市场政策将支撑海外需求 [1][3] - 公司定位不仅是逆变器与储能龙头,更是电力电子平台型公司,氢能、AIDC等新兴业务有望打开更高成长上限 [1][4] 行业需求与增长前景 - 预计2024-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44.5%,远高于风电的13.9%和光伏的7.9% [3] - 到2030年,全球年度新增储能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556GWh [3] - 海外市场预计在2026年率先实现新能源+储能平价 [3] - 国内储能平价将分三步走:2025-26年实现风光储用电侧平价,2027年实现光储用电侧平价,2030年实现光储发电侧平价 [3][23] - 2025年1-8月,中国储能招标量和中标量同比分别增长89%和191%,其中独立储能占比近60% [10] 公司竞争优势与业务布局 - 公司凭借高研发投入和广泛渠道,在逆变器和储能领域形成龙头优势,2024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147GW,市占率25%;储能设备出货量28GWh,全球市占率14% [4][17] - 电力电子技术同源优势驱动多板块布局,已拓展至风电变流器、氢能、AIDC等领域 [4][25] - 在氢能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解槽中标容量居全国行业首位 [4] - 2025年切入AIDC赛道,涉足柜外供电系统和柜内电源产品,预计到2030年相关市场总规模超4600亿元,2024-30年复合增长率超60%,远期可为公司带来超400亿元营收增量 [4] 短期催化与风险应对 - 国内电网调峰缺口扩大,预计2024-2027年累计缺口分别为158/184/248/318GW,支撑独立储能刚需 [10][18] - 容量电价等政策改善项目收益,例如甘肃引入容量电价后,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从3.8%提升至8.7% [10][43] - 美国“大而美”法案下,光伏/储能补贴实际可延续至2030/2032年,项目外资比例限制对逆变器影响有限(造价占比仅5-15%)[10][20] - 公司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如东南亚工厂)和关税成本传导策略,应对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10][20]
阳光电源(300274):电气化时代的“大脑”,电力电子龙头价值重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