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6][7] - 预计公司2025E-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2亿元、9.13亿元、11.53亿元 [6][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E-2027E年市盈率分别为49倍、40倍、32倍 [6][7] - 2025年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航天南湖、国博电子、臻镭科技)平均估值91倍 [6][7]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公司背靠中电科十四所,经2013年和2020年两次资产重组,转型为雷达整机制造及组件配套核心供应商 [16] - 主营业务包括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智慧轨交三大板块,其中雷达装备为核心业务 [25] - 雷达整机和子系统是公司营收及毛利的主要来源,2025年H1营收占比达90.07%,毛利占比达92.65% [29] - 公司高管产业背景深厚,总经理黄强先生曾担任十四所研究室副主任等职,管理经验丰富 [2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4年的34.00亿元预计增长至2027年的54.41亿元,2025E-2027E年复合增长率约21.5% [2] - 归母净利润从2024年的6.30亿元预计增长至2027年的11.53亿元,2025E-2027E年复合增长率约26.3% [2] - 毛利率从2021年的26.97%提升至2024年的36.07%,预计2027年进一步提升至40.2% [2][32] - 净利率从2021年的15.42%提升至2024年的18.62%,ROE预计从2025E的11.2%提升至2027E的13.8% [2][32] 行业驱动因素:国防信息化与内需 - 我国国防支出预算持续增长,2024年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7.2%,装备费占比从2010年的33.2%提升至2017年的41.1% [37] - 军用雷达作为核心感知装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4亿元,其中陆基雷达占比约45%,机载雷达占比约37% [41] - 相控阵雷达替代传统机械扫描雷达,提升探测效率和机动性,带动长期换装提质需求 [44] - 公司背靠十四所完成全产业链覆盖,产品矩阵拓宽,高度契合十五五高端信息化建设需求 [18] 行业驱动因素:军贸机遇 - 全球军费开支持续攀升,2023年达2.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8%,军贸市场规模达291.04亿TIV [50][52] - 我国军贸从单一产品销售向装备体系销售转型,如向巴基斯坦出口隐身战斗机、反导系统等"套餐"式订单 [56][62] - 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355.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111.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96% [67] - 公司军贸业务由全资子公司国睿防务主导,2025年关联交易预期销售额达30亿元,较2024年增长约34% [92] 民用雷达市场前景 - 气象雷达市场空间广阔,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为10.74亿美元,预计2026年增至12.26亿美元 [97] - 我国天气雷达覆盖率仍有提升空间,2035年目标实现全覆盖,S/C/X波段雷达铺设密度有望增加 [98][99] - 空管雷达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十四五"规划要求空管系统新增装备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60%提升至2025年的80% [107] - 公司低空监视反制系统已部署于首都、香港国际机场等核心要地,开拓低空+海洋经济雷达配套市场 [111] 工业软件与轨交业务 -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2024年达3649.7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5312.7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3% [119] - 国产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类领域国产化率仅10%,替代空间广阔 [121] - 公司工业软件产品覆盖400余家企业,核心品牌包括"REACH睿知"和"REASY睿行"系列 [125]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业务因行业需求弹性较弱及公司战略调整,预计2025E-2027E营收逐年下降 [8] 业绩增长关键假设 - 雷达整机和子系统业务:预计2025E-2027E营收分别为31.62亿元、38.01亿元、47.02亿元,同比增速18.3%、20.2%、23.7% [7] -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业务:预计2025E-2027E营收分别为4.20亿元、4.87亿元、5.74亿元,同比增速5.3%、15.8%、17.9% [9]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业务:预计2025E-2027E营收分别为1.77亿元、1.41亿元、1.13亿元,同比增速-37.6%、-20.3%、-19.8% [8]
国睿科技(600562):军贸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之二:内需军贸双轮拉动,雷达业务有望再拓成长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