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绩与规模正向循环或将重现

核心观点 - 主动偏股基金正处于"资产-负债"正向循环回归的前夜,若未来1-2个季度业绩保持良好势头,正向循环可能重新显现 [2] - 主动偏股基金可能正处于底仓品种大切换时期,资产端共识与增量资金共振仍是超额回报来源,积极变化指向重夺定价权之路 [3] - 2025年10月以来个人投资者可能仍是主要增量资金,主动偏股基金业绩持续性将是决定公募定价权回归的关键因素 [4] 主动偏股基金资产端分析 - 2025Q3主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继续回升至87.26%(A股72.90%,港股14.37%),仓位提升均来自A股,港股仓位略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 [2][10] - 2025Q3主动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22.05%,创2019Q2以来单季度新高,超75%主动基金跑赢业绩基准 [2][15] - 绩优基金在成长因子暴露显著较高,具备高估值、高股价分位数、强动量特征,盈利能力与大市值暴露程度明显上升 [2][18] - 持仓集中度重新回升,CR50、CR100、基尼系数均有所回升,前50大/100大重仓股持仓规模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同样回升 [3][36][39] - 主要加仓通信、电子、非银、传媒、有色等板块,减仓家电、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TMT配置比例超40%创历史新高 [3][42] - 前10大重仓A股大多属于TMT板块,工业富联、寒武纪、沪电股份为新晋前10大重仓股 [44][45] 主动偏股基金负债端分析 - 2025Q3权益类基金整体再度遭遇净流出,主动基金净流出规模从Q2的915.96亿元大幅回升至2178.52亿元 [2][21] - 被动基金净流入规模从Q2的2045.16亿元小幅回落至1908.60亿元,已连续10个季度获得增量资金 [2][22] - 不同业绩分组主动基金均遭遇净赎回,仅连续在2025Q2、Q3均绩优的基金才被明显净申购 [2][25] - 负债端持有人"由亏转盈"加剧赎回压力,但新发情况逐季改善,可能正在迈过"回本赎回"压力最大临界点 [2][28] - 主动偏股基金负债端滚动8期加权收益率约为4.40%,"先进先出"和"平均法"假设下持有人均开始浮盈 [30][32][34]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2025Q3南下资金净买入3999.85亿元,权益基金持有港股市值占南下比例升至17.98%,被动基金占比从4.62%升至7.49% [12] - 重仓通信、电子、电新、有色等板块的基金业绩表现靠前,资产端共识与两融等增量资金共振是超额回报来源 [47][48] - 10月以来个人投资者(两融、个人ETF等)可能仍是主要增量资金,各类参与者共同净买入电子、电新、机械、农林牧渔板块 [4][37] 积极变化信号 - 赛道基金占比显著回落,淤积在赛道中的资金进行明显切换,往往对应公募底仓品种变换 [51][52] - 重仓股的重仓期与负债端平均持有期明显回落,资产端积极寻找变化,负债端呈现松动 [53][55] - 满足净值新高且未遭遇历史最大回撤的基金比例显著回升,这是持仓大切换时期的特征 [56][58][60] - 主动基金持仓占比较高的组合开始跑赢较低组合,"抄公募配置作业"再度成为占优策略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