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报告首次覆盖合锻智能,给予“推荐”评级 [2][12] 核心观点 - 合锻智能是高端成形机床龙头,已成功卡位核聚变核心部件制造领域,远期订单弹性可期 [2][7] - 可控核聚变行业预计2025-2028年进入资本开支扩张周期,将带动产业链订单放量,国内主要项目预计投入达1460亿元 [7][9][38] - 公司已中标BEST真空室项目,先发优势显著,并有望凭借BEST项目经验参与后续规模更大的CFEDR项目 [7][10][91] - 公司传统主业中,成形机床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智能分选设备市占率国内第二,基本盘稳固 [7][107][119] 主要财务指标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0.74亿元,同比增长17.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0.89亿元 [3]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3.77亿元、27.93亿元、32.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6%、17.5%、18.0% [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1.33亿元、2.20亿元,将在2026年实现扭亏为盈 [3][12] - 以2025年10月29日收盘价计算,公司2026年预测市盈率为92倍 [3][12] 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中美在该领域竞逐加速 [9][30] - 未来3-5年将是核聚变项目投招标的高峰时期,全球在建/待建托卡马克装置共25台,单台实验堆平均造价约100亿元,合计市场空间超2500亿元 [38][44] - 在CFEDR项目价值量拆分中,磁体系统、真空室、包层系统占比分别为18%、12%、2.5%,公司卡位的真空室及包层等属于高价值环节 [9][55] 公司核聚变领域优势 - 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同时担任聚变新能(安徽)董事长及安徽省聚变产业联合会理事长,与项目主导方关系紧密 [10][19][56] - 2024年公司中标聚变新能(安徽)发包的BEST真空室项目1-4段,中标金额2.09亿元,已进入焊接、检测工序 [10][63][64] - BEST项目资本开支规模约145亿元,CFEDR项目预计资本开支达1000亿元,规模显著扩大,为公司提供巨大潜在订单空间 [10][91] - 公司与合肥能源研究院合资成立夸父尖端制造公司,并与李政道研究院合作共建实验室,深化科研布局 [10][92][95] 后续催化因素 - 2025年BEST项目进入招标高峰期,招标数量达25个,预算金额达6.45亿元 [11][96] - 2025年10月以来,BEST项目招标进程加速,涉及偏滤器靶板及集成(预算金额1.36亿元)等核心部件 [11][99][100] 公司传统主业分析 - 高端成形机床:公司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产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多领域,机械压力机订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7][107][113] - 智能分选设备:2023年色选机行业CR3约为42%,公司市占率约14%,位列国内第二,是行业内品类最多、规格覆盖最广的厂家之一 [7][119][12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4.0% [7][22]
合锻智能(603011):深度研究报告:可控核聚变系列研究(三):高端成形机床龙头,卡位核聚变核心部件,远期弹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