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6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从“1到10”规模化量产的关键年份,海内外产业共振将开启高增长周期 [1][22] - 特斯拉Optimus Gen3(V3)作为首款量产机型,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原型,年底启动年产百万台生产线,其发展节奏是核心观测点 [6][7][11] - 国产人形机器人领域资本化进程显著提速,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头部企业积极推进IPO,同时政策支持与批量订单落地推动商业化拉开序幕 [16][18][19]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长、价值量高,有望复刻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行情,成为未来10-20年最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 [22] 2026: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开启“1-10”时刻 - 特斯拉机器人迭代加速,Optimus Gen3预计于2026年Q1发布,2026年底启动年产百万台生产线,长期产能规划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台 [6][7][11] - 马斯克的“10年万亿美金”薪酬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业务估值锚定,目标为在2035年累计交付100万台Optimus,对应5000亿美元的市值增量 [6] - 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的C轮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打开了机器人整机估值的天花板,其Figure 03机型计划从2026年开始量产 [12][13][15] - 国产人形机器人政策支持明确,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2025年以来宇树科技等公司订单大幅增长,商业化拉开序幕 [16][17][18] - 预计2026年国产机器人出货量将首次达到“万台级”,产业进入规模化制造阶段 [19][22] 特斯拉:量产时间线与供应链确定性 - 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车机协同”优势,其AI体系(FSD、Cortex超算、自研AI芯片、XAI大模型)和汽车供应链能力可大幅分摊机器人智能化成本并助力降本 [27][28][31][33][36] - 中国供应链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放量中不可或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本地化率从2019年的低于30%提升至2025年的95%以上,Model 3起售价下降约30%,证明了其降本能力;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与汽车零部件高度同源,中国供应链将再次发挥“降本+保供+规模化”作用 [41][42] - 特斯拉后续量产节奏展望:2025年12月中旬V3图纸冻结;2026年2月底至3月量产版本定型并批量下单;2026年8月供应商确定;2026年10月量产 [11] 核心硬件技术路线与投资机会 - 线性执行器:“无框力矩电机+行星滚柱丝杠”是主流高确定性技术路线,优势在于高承载、长寿命;升级方向包括部分场景采用“滚珠丝杠”以降本;丝杠是价值量最高的核心部件之一,测算表明人形机器人量产百万台时,丝杠市场规模可达230亿元 [45][49][51][56] - 旋转执行器:“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方案已形成较高共识;升级方向包括在下肢等高负载场景探索行星减速器或摆线减速器;特斯拉公开方案以谐波减速器为主导 [45][57][62][68]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的关键,特斯拉Gen3灵巧手自由度提升至22个,技术迭代方向包括电机迁移至前臂、采用“微型滚珠丝杠+腱绳”传动、集成视触觉传感器等;未来灵巧手行业将呈现“第三方整手企业、头部大厂自研、核心零部件厂商延伸/代工”的格局 [45][69][70][75] - 无框力矩电机:满足机器人轻量化、集成化要求,测算表明人形机器人量产百万台时,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有望扩容至140亿元,2023-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73% [76][77][79] - 传感器:是感知系统关键元器件,重点关注编码器、力/力矩传感器以及触觉传感器(特别是视触觉传感器)的国产化机会;特斯拉Gen2灵巧手已引入触觉传感器,Gen3有望进一步升级 [45][81][84][89][90] - 轻量化材料:是提升机器人运动性能和续航的关键,主流方向包括镁合金、PEEK工程塑料、碳纤维等;液态金属因强度高、重量轻成为新的技术方向 [45][91][92][96] - 轴承:特斯拉机器人方案主要应用交叉滚子轴承、角接触轴承、四点接触轴承、深沟球轴承四种;其中薄壁交叉滚子轴承技术壁垒高,是国产突破的重点 [45][97][98][99] - 加工设备:作为“卖铲人”的设备商将率先受益于产业链资本开支浪潮,测算表明人形机器人本体量产百万台对应的加工设备市场空间中,磨床约46.3亿元,绕线机约27.1亿元,平衡机约17.6亿元 [100][101][102] 国产机器人:资本化与生态链投资 - 国内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2025年1-10月融资总金额已超500亿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超400%,融资事件超200起,资本投入呈高速增长 [107][108] - 二级市场资本化提速,宇树科技(预计2025年Q4申报科创板)、智元机器人(计划2026年申报港股)、乐聚机器人(已完成IPO辅导备案)等头部企业引领上市浪潮 [19][20][109] - 国产机器人投资可关注两大方向:一是聚焦具备技术、生态优势和资本化提速的头部整机企业;二是把握“落地支持-代工制造-场景应用”三大环节的生态链机会,应用场景正从科研教育、工业试点向快递物流(约200亿元市场规模)、家庭养老(超600亿元市场规模)等泛商业化场景拓展 [112][113][114][117][118] - 投资建议围绕“T链”(特斯拉供应链)和“国产链”两大主线,重点关注在关节总成、灵巧手、丝杠、减速器、电机等核心环节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 [120][122]
机械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人形机器人的2026:“1-10”时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