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金属注射成形(MIM)作为一种先进的“近净成形”工艺,特别适用于生产小型、复杂的金属零件,被誉为当今最热门的零部件成形技术[1] - 全球MIM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4.05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88.77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7%[2]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IM市场和技术提供方,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95亿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108.5亿元,同比增长14.2%[2]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为MIM技术应用开辟了新蓝海,MIM有望在机器人轻量化、高性能关键部件(如灵巧手关节、减速器齿轮、传感器外壳)制造中成为核心工艺,单机价值量或达数千元[3] 金属注射成形技术概述 - MIM技术融合传统粉末冶金与现代塑料注射成形,通过混合、成形、脱脂和烧结四个核心步骤,可生产公差达±0.2%、材料利用率超95%的复杂金属零件[1][10][13] - MIM技术在大批量生产三维形状、复杂结构、精密尺寸的金属产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自由度高,几乎无废料,解决了传统机加工、铸造或锻造在加工超小件、复杂零件时成本高、耗时长、产量低的痛点[16] - 中国MIM行业受益于21世纪后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特别是在2009年后快速发展,2011年受苹果与三星电子在手机中大量采用MIM零件的推动迎来投资热潮[16] 市场规模与格局 - 全球MIM市场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领域的稳定需求,以及在汽车、医疗器械、工业工具等产业中应用范围的快速拓展[30] - 中国MIM市场高度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手机、智能穿戴、电脑应用合计占比超过70%(分别为56.3%、11.7%、8.3%),五金、医疗、汽车等领域分别占比6.9%、4.5%、3.5%[31][34] - MIM上游原材料以不锈钢为主,2020年占比约65%,低合金钢占比23%,随着下游需求多元化,钛合金等新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代明星材料[23] 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 - 在机器人灵巧手应用中,MIM可生产微型齿轮(模数可小至0.05)、连接件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兼顾物理性能,解决特斯拉Optimus Gen3等灵巧手轻量化、高效加工的量产关键[3][37] - 在减速器领域,MIM可一体化成形复杂薄壁结构(如谐波减速器柔轮),实现减重并保持高抗拉强度,材料利用率高达95%以上,远高于CNC机加工,能显著降低大批量生产成本[3][39][41] - MIM技术还能为机器人传感器提供高精度、高一致性的外壳解决方案,并有望一体化成形电机零部件,减少装配误差,适配电机小型化、轻量化的迭代方向[3][42][43] 投资建议与相关公司 -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统联精密,该公司具备MIM、CNC等多种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并积极布局钛合金、3D打印等新技术[45] - 建议关注东睦股份,该公司是中国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拥有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49] - 建议关注海昌新材,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电动工具、汽车、办公设备等领域高精密粉末冶金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50]
机械设备行业专题研究:MIM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