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A股市场正处于从“地产-债务”旧周期向“科技-创新”新范式转型的关键拐点,迈向长期价值驱动的牛市轨道已不可逆转 [1][3][4] - 参考美股长牛经验,A股已显性确立四大基石:盈利引擎切换、经济结构重构、投资者生态转向长期主义、股东回报文化觉醒 [3][4][6] - 投资者应摒弃短线博弈思维,转向聚焦盈利质量、产业升级与制度红利的长期配置策略 [4][42] 盈利的新稳态 - 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25年三季度触底回升至6.48%,相较二季度的6.27%实现小幅反弹,反弹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净利率改善 [7] - 盈利改善呈现结构性分化,2025年三季度各板块归母净利润中位数增速为:科创板(+9.17%) > 沪深300(+5.67%) > 创业板指(+3.03%) > 全A两非(+2.17%),新质生产力板块引领增长 [11] - 中美科技型企业ROE对比显示,中国中证A500成份股中100家市值最大科技股整体ROE为10.3%,与非科技股基本持平(9.6%),但中国企业成立年限仅为美国一半,盈利释放后劲十足 [12] - 旧经济部门深度出清,2025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净利润合计亏损高达902亿元,超七成房企计提存货跌价损失494亿元,资本正从房地产行业大迁徙至新经济领域 [15][17] 结构的新范式 -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科技成长板块市值占比最终超越其他风格,确立了市场主导地位,这一由产业政策引领的结构性演进是A股长期牛市的核心动力 [18] - 电子、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在A股市值占比持续攀升,尤其是电子板块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支撑领域,其估值体系经历显著重构 [22] - 资本市场并购活动向硬科技领域高度集中,2024年电子、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三大领域合计并购占比高达45.7% [24] - A股市场呈现“科技成长+高股息红利”的哑铃型配置结构,北向资金在2025年上半年同时增持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和银行等防御板块,体现“成长+防御”双重逻辑 [25] - H股市场以蓝筹核心资产为主体,股息率显著高于A股,其新经济板块占比约两成,但结构上以新消费与AI方向为主,占比高达72%,体现“轻创新”特征 [26][28] 生态的新平衡 - A股市场资金生态呈现高度分化,基金重仓股以31.6%的流通市值占比占据主导地位,小微盘占比12.59%,高股息占比10.16% [30] - 近两年A股与H股市场呈现出清晰的新旧动能交替轮动特征,从红利资产到港股创新药,再到恒生科技与A股成长风格,市场热点呈现健康的接力式上涨 [32] - A股投资者总数已突破2.4亿,2025年上半年新增开户1259.77万户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63%,但机构化正从制度层面加速,公募基金的长期主义考核改革是培育长牛的制度基石 [33][36] 回报新觉醒 - 监管层通过严厉的退市执行净化市场,2024年上半年已有12家公司退市,6家公司锁定退市,另有36家公司股价低于1元濒临退市,72家公司被*ST警示退市 [37] - 上市公司股东回报意识增强,央企贡献了71%的分红金额,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15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一年多次分红成为市场新风向 [38] - 注销式回购显著增多,2025年以来全市场公布1321单回购预案,预计回购金额1642.70亿元,其中注销式回购预计金额达到225.29亿元,直接提升每股价值 [39] - 全球市场经验显示,长期回报主要来源于盈利和分红,在5年及以上周期中,盈利贡献在多数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A股转向股东回报对实现长期慢牛至关重要 [40]
策略观点:迈向长牛-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