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基金年度策略和私募行业创新:量化产品新风向,宏观策略新动态

全球宏观环境与去美元化趋势 - 美国财政赤字问题积重难返,2025-2030年财政预算赤字占GDP比重预计降至5%左右,国债利息支出在2025财年占总支出比重达13.84% [6] - 美国就业数据表现不佳,2025年5-8月平均月度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2.68万人,失业率在2025年8月创出4.3%的新高 [9] - 美债持有结构中外国投资者占比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35%降至25%左右,中国和日本分别减持美债41.03%和7.04%,而加拿大、法国、英国则大幅增持 [13] -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中,各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2024年后金价大幅上涨至3000美元以上,全球ETF投资需求也强化了金价上涨 [21] - 长期看空美元资产,看好黄金的配置价值,同时需警惕高杠杆国家增持美债可能引发的全球债务风险联动 [18][28] 国内经济与政策展望 - 国内经济动能持续转换,传统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呈"L"型触底,"十五五"规划强调科技安全、扩大内需和结构优化 [24] -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过去几年整体保持上行 [27] - 在弱美元背景下,资金可能从美元资产流出并扩散,人民币资产有望迎来部分资金流入 [27][28] - "反内卷"和"促内需"成为未来A股市场长期主线,PPI和CPI逐渐企稳,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4年底持续回升,2025年9月已达近两年多高点 [36][41] A股市场与投资策略 - 科技主线(TMT板块)成交额占比一度达到40%,当前保持在30%左右,融资买入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也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未来行情波动可能放大 [33] - 小微盘风格(以中证2000为代表)成交热度在2025年第三季度迅速下降,占比从35%左右降至低于20%,若AI主线行情扩散,小微盘风格可能获得流动性溢出的超额收益 [45] - 主观股票策略最适配产业基本面逻辑驱动的行情(如科技主线、周期复苏),而量化股票策略则适配高波动、高换手行情,受益于小市值高热度行情 [47][48] - 根据情景假设,科技主线匹配专注科技的主观管理人或ETF,周期复苏匹配低估值容忍度的主观管理人,主线扩散则匹配严格风控的量化股票策略 [47] 量化私募策略表现与行业动态 - 2025年以来,私募量化股票策略产品中,中证1000指增平均超额收益达17.21%,中证500指增为7.28%,沪深300指增为3.50%,中性策略平均收益约5.69% [53] - 私募量化指增产品间的超额相关性有所回落,500指增样本平均相关性为45%,1000指增样本约为34%,但策略同质化导致低相关管理人成为稀缺资源 [56] - 证券类私募基金新备案规模在2025年7月达到单月792.81亿元的高点,之后回落,2025年9月存续规模为5.97万亿元 [61][62] - 估算当前私募量化股票策略总规模约1.8万亿元,在市场总成交额2万亿元情形下,其成交占比约18%,距离历史高点尚有距离 [64][65] - 策略创新转向产品线设计,如择时对冲、择时指增、北证指增等,多周期融合和风控优化是迭代重点 [70][71][72] CTA与宏观策略展望 - CTA策略自2023年中摆脱回撤周期,各周期策略平均收益接近,短周期策略曲线平滑,长周期策略在波动率抬升后表现不落下风 [77] - 2025年商品市场受政策行情影响,趋势连续性差,对中短周期CTA策略不利,而长周期策略因头寸稳定,业绩表现相对较强 [80] - 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商品市场波动率有回暖迹象,有利于CTA策略表现 [83] - "反内卷"政策可能为国内定价品种(如黑色、化工)带来波动机会,有色金属(如铜)因供需偏紧有望走出大级别趋势行情 [86] - 全天候宏观策略管理人在2025年借助国债期货和股票资产配置获取亮眼业绩,部分管理人在风险平价框架上叠加子策略alpha,优化了风险收益特征 [89] 资产配置与策略工具化 - 传统股债商资产配置之外,市场中性策略、CTA策略、期权策略等与底层资产涨跌相关性低,为绝对收益方案提供更多分散配置空间 [94] - 量化股票策略的Alpha+Beta特性使其在多资产配置中更具工具属性,行业关注点从追求丰厚Alpha转向其配置价值 [73] - 全天候宏观策略的资产配置框架需考虑风险定义、周期加权、资产选择(如境外品种)以及是否叠加alpha策略(如量化CTA)作为调整依据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