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行业2026年度医疗器械策略报告设备篇:创新破壁,并购筑基:后集采时代医疗器械的价值重构-2025111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势” [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6年有望成为中国医疗器械板块的价值重构年,板块基本面已现拐点,但机构持仓处于近年历史低位,存在预期差下的投资机遇 [1] - 政策压力并非行业终点,外部环境改善(投资回收期缩短、医院现金流改善)与内部驱动(创新+出海)将开启创新技术加速兑现、全球影响力提升的新发展阶段 [1] - 投资建议核心关注政府支持、内需恢复、出海加速三大主线,重点关注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的头部企业 [3] 医疗器械整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SW医疗器械指数成分股合计收入1784亿元(同比-2.29%),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13.99%),整体营收基本持平,利润普遍承压 [15] - 单三季度板块收入601亿元(同比+1.99%),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5.21%),医疗设备板块业绩回暖带动收入增长 [20] - 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除体外诊断外,其他子板块研发费用率/投入率均有所下滑 [27] - 出海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5H1经调整后出海收入占比达37.94%,为近5年峰值,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是出海主力 [32] 医疗设备行业分析 - 医疗设备收入主要来源于招采收入和海外收入,国内招采在资金面改善、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下自24Q4恢复,25Q3成为业绩拐点 [66] - 设备集采政策处于探索阶段,预计“反内卷”措施将落地以改善厂商生存空间 [66] -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关税降低调整政策,利好医疗器械公司出海放量 [66] - 以福建省集采为例,高端CT/MR设备中标单价降幅显著,如256排CT降幅达42.31%,3.0T MR降幅达46.13% [93] 政策与经济效益测算 - 国家药监局2025年发布十大举措,全链条支持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AI医疗器械、新型生物材料四大方向创新发展 [79] - 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结合设备集采,高端CT/MR设备投资回收期从4年左右缩短至2.4年左右,降幅超40%,显著改善医院现金流预期 [73] - 政策落地后,高端CT/MR的IRR明显提升,在常规开机率下可达39%以上,满负荷下可达73%以上 [76]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高端影像设备 - 省市级集采陆续铺开,国产高端设备性价比显现,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巨大 [89] - 招采数据自24Q4改善,主要上市公司如联影医疗25Q3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达75.41%,迈瑞医疗25Q3国内收入同比降幅收窄至-7.3% [110] - 国产品牌在光子计数CT、DSA等领域已取得技术突破,期待国产替代实现突破 [2] 手术机器人 - 产品注册加速,截至2025年11月5日,NMPA已批准17张腔镜手术机器人注册证、71张骨科手术机器人注册证等 [116] - 上市公司注册证进入业绩兑现期,全球订单量、装机量持续快速提升 [8] - 国产品牌单台设备平均手术量与达芬奇仍有较大差距,提升空间巨大 [8] 脑机接口与康复设备 - 脑机接口是十五五战略目标产业,已在部分省市纳入医保,康复设备投资回收期不到1年,医院采购动力强 [8] - 政策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及脑机接口产品,并加强相关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 [79] 家用医疗设备与出海 - 家用医疗设备出海路径从“产品输出”升级为“生态共建”,加强学术影响力、渠道建设及售后服务体系 [9] - 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如美好医疗在马来西亚设厂)规避贸易壁垒,实现更深度的本地化运营 [91] - 头部企业如迈瑞医疗在全球拥有数十个生产基地,联影医疗25Q3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2.5%,北美市场增长超50%,欧洲市场增长超100%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