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2][8] 核心观点 - PD-(L)1/VEGF双抗SSGJ-707分子设计独特,早期临床数据具备Best-in-class潜力,与辉瑞达成的总交易金额达60.5亿美元的重磅授权协议凸显其价值 [1] - 辉瑞将快速推进SSGJ-707多项全球临床试验,定位其为跨瘤种免疫基石疗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有望覆盖超过35万名美国患者 [5][6] - 公司业绩基本盘稳健,核心产品特比澳、EPO、蔓迪在各自赛道占据高市场份额,商业化能力强,创新管线衔接有序,中长期成长动力充沛 [1][8]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三生制药成立于1993年,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物制药领军企业,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 [1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91.0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90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58亿元,同比增长24.61% [26][27] - 公司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达31.88%;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率为12.57% [30][3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近800名研发人员,在研重点产品共30项,其中9项处于Ⅲ期临床,5项NDA或ANDA已获受理 [19][20] 肿瘤管线:SSGJ-707引领价值重估 - SSGJ-707是靶向PD-1/VEGF的双特异性抗体,采用“2+2”对称IgG-like结构,基于CLF2双抗平台开发,解决了轻链/重链错配问题,生产可控性好 [56] - 临床前数据显示,SSGJ-707在VEGF存在时对PD-1的结合出现约100倍的协同增强,对HUVEC增殖的抑制IC₅₀≈0.465 nM,较对照双抗强约7–8倍 [63][64] - 单药治疗一线PD-L1+ NSCLC的Ⅱ期临床数据显示,34例患者ORR为65%(鳞癌75%、非鳞癌64%),DCR为97%,3级以上TRAE为24% [5][67] - 联合化疗治疗一线NSCLC的Ⅱ期数据显示,非鳞癌患者ORR为58.6%,鳞癌患者ORR为69.2%,DCR均为100%,3级以上TRAE为39.0% [5][68][70] - 联合化疗治疗一线MSS/pMMR mCRC的Ⅱ期数据显示,总体ORR为68.7%,DCR为98.5%,其中5mg/kg Q3W联合XELOX方案ORR达到88.2% [5][72] - 辉瑞计划快速推进SSGJ-707的全球临床开发,即将启动1L NSCLCⅢ期、1L mCRCⅢ期等7项临床试验,2026年考虑再启动10+适应症/组合试验 [5][6][77] 其他肿瘤及自免管线进展 - 肿瘤早研管线中,SSS59(全球首个MUC17/CD3/CD28三抗)和SPGL008(B7H3/IL15融合蛋白)已进入临床Ⅰ期 [8][83][89] - 自免领域多个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IL-17A单抗SSGJ-608(治疗PsO)和IL-1β单抗SSGJ-613(治疗AG)的NDA已获受理 [8][94] - IL-4Rα单抗SSGJ-611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Ⅲ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IL-5单抗SSGJ-610治疗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已进入Ⅲ期 [8][95] - 创新分子SSGJ-626(首个国产BDCA2单抗)和SSGJ-627(国内首个TL1A单抗)已分别获得中美IND批准或进入Ⅰ期临床 [8][95] 商业化能力与核心产品 - 核心大单品特比澳(rhTPO)2024年收入50.6亿元,是全球唯一商业化rhTPO,在CTIT适应症获指南最高级别推荐,2024年医保谈判未降价并新获批儿童ITP适应症 [8][16] - EPO产品(益比奥和赛博尔)2024年销售收入10.19亿元,以42%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公司在积极布局长效EPO产品SSS06等下一代升红产品 [8][16] - 蔓迪是米诺地尔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公司通过多规格产品矩阵巩固龙头地位;同时引进Winlevi(柯拉特龙乳膏)等产品健全消费医疗线 [8][16] - 自免产品益赛普通过以价换量应对集采压力,短期保持平稳;三生国健作为自免业务主体,管线聚焦且进展迅速 [8][1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2亿元、115.5亿元、11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7亿元、37.2亿元、32.8亿元 [7][8] -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7倍、19倍、22倍,当前股价为32.0港元,总市值77.8亿港元 [2][7][8]
三生制药(01530):从中国到全球,PD-1/VEGF双抗引领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