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报告对石药集团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11.34港元,相较于当前7.77港元现价存在约46%的上涨空间 [1][2][9]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成药业务各板块在第三季度均实现环比改善,基本面底部已基本确立 [5] - 管理层预计2026年成药销售有望恢复正增长,但仿制药集采续约规则仍存在不确定性 [3] - 公司的业务发展(BD)战略进入兑现期,多项资产具备出海潜力,有望通过对外授权增厚归母净利润 [6][9] 业绩回顾与展望 - 9M25业绩概览:公司实现总收入199亿元(同比-12%),其中成药收入155亿元(同比-17%),原料药收入30亿元(同比+10%),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11%);毛利率为65.6%(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7%)[3] - 3Q25单季表现:收入为66亿元(同比+3%,环比+6%),成药收入为52亿元(同比+2%,环比+10%);归母净利润为9.6亿元(同比+27%,环比-10%)[4] - 成药板块细分表现:第三季度各细分领域收入均实现环比增长,具体为神经系统19.1亿元(环比+4%)、抗肿瘤5.9亿元(环比+19%)、抗感染8.3亿元(环比+12%)、心血管疾病4.7亿元(环比+4%)、呼吸系统3.2亿元(环比+28%)、消化代谢2.5亿元(环比+8%),他治疗领域3.6亿元(环比-4%)[5][21] - 未来展望:渠道库存已基本出清,公司创新药品种(如明复乐、伊立替康脂质体、奥马珠单抗)持续放量,预计成药板块收入(不含授权收入)在下半年环比上半年有望实现5%的增长 [5] 研发管线与对外授权机会 - 核心产品SYS6010:EGFR ADC药物国内三期临床患者入组顺利,海外三期临床准备充分,具备较大对外授权潜力;其临床数据预计在2026年读出,并计划在AACR或ASCO等顶级学术会议上公布鼻咽癌、食管鳞癌等瘤种数据 [6][8][11] - 技术平台与早期管线:多肽设计筛选和长效制剂平台(涉及GLP-1/GIP双偏多肽、Amylin、司美格鲁肽月制剂等)、siRNA平台(针对代谢类减脂增肌)均具备出海潜力;小核酸平台已有5项资产(PCSK9, LPa, AGT, C5, ANGPTL3)进入临床阶段 [6][11] - PD-1/IL15双抗:作为重点早期临床管线,专注于开发PD-1耐药、冷肿瘤等适应症;剂量探索临床已入组90多名患者,安全性超预期,并在多个剂量组观察到部分缓解(PR),预计2026年有剂量爬坡数据读出 [1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收入与利润调整:报告将公司2025年/2026年收入预测调整至273亿元/301亿元(原预测为294亿元/312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至50亿元/51亿元(原预测为56亿元/53亿元),主要反映对外授权收入确认节奏慢于预期以及研发投入增加的影响 [9] - 对外授权进展:从2024年底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完成交易的首付款金额达5.1亿美元,截至9M25已确认收入为15.4亿元 [9] - 估值方法: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基于7.9%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2.5%的永续增长率,得出目标价11.34港元 [9]
石药集团(01093):9M25业绩回顾:成药各板块收入环比改善,关注管线对外授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