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核电龙头,业绩持续增长的现金“牛”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评级)[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广核是全国核电龙头,核电装机容量全国第一,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成长空间大,有望量价上升且具备降本空间,业绩增长压制因素消除,预计2023 -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5/124.9/132.2亿元,同比增长8.9%/15.1%/5.9%,合理估值4.78 - 4.94元之间,较当前股价有24% - 30%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聚焦核电主业,核电装机全国第一 - 公司2014年3月成立,主营核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等业务,是国内首家A+H股上市核电企业,总股本504.99亿股,实控人为国资委,控股股东为中国广核集团[8][9] - 截至2023年12月,管理运营在运机组27台,装机容量30.57GW,占中国大陆在运机组装机容量53.59%;核准及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3.25GW,预计2026年后进入每年2台机组投产节奏[11] - 2023年发电量约2282.90亿千瓦时,同比上升8.03%;上网电量约2141.46亿千瓦时,同比上升7.95%,增长因部分机组投产、运行时间增加及换料大修时间减少等[14] 盈利能力恢复,经营性现金流充沛 - 2023Q3营业收入598.42亿元(+2.44%),归母净利润97.00亿元(+10.36%),上升因上网电量增加和财务费用减少[17] - 2023年Q3毛利率、净利率、ROE分别为27.04%、25.58%、8.82%,同比增加3.92、3.16、0.35pct,电力销售业务毛利率波动小,建筑安装和设计服务业务毛利率低拖累整体[18] - 2023Q3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06%、4.77%、7.07%,财务费用率下降1.53pct,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的69.31%降至2023Q3的60.23%[19] - 近五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值超300亿元,2023Q3为269.98亿元,同比增长10.97%,为项目建设和分红提供支撑[20] 机组核准常态化,核电项目收益率有望提高 “双碳”目标下,核电大有可为 - 能源变革面临“不可能三角”难题,核电可大规模替代火电成为基荷电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小,出力稳定且具备调峰能力,综合成本低且稳定,安全性不断提升,是“双碳”转型重要一环[22] 核电盈利模式分析 - 上网电价0.42元/kWh等假设下,核电度电净利润约0.088元/kWh,净利率23.6%,不同阶段受税收等因素影响净利率有差异[29] 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稳定增长,电价有上浮弹性 - 截至2023年底,核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低,但随着核准常态化,预计2035年发电量占比达10%,2060年达18%[31] - 三代机组大修周期延长,利用小时数有望提高,核电电价执行标杆电价政策,电价上浮空间放开,市场化交易比例提高,长期市场化电价有望上升[32][34] 成本相对稳定且有降本空间,项目收益率有望提升 - 核电项目固定成本占68%,主要受造价及融资成本影响,模拟预测三代核电项目内部收益率19.72%,净利率随运营年限波动,自由现金流阶梯式下降,26年折旧完成后进入平稳期[35][38] - 项目收益率对利用小时数和电价敏感,造价下降将提升收益率,机组寿命长于折旧年限,折旧完成后净利率大幅上升[39][41] - 铀价上升,公司通过长协保障燃料供应,前五年不征收乏燃料处置金,且有税费优惠,利于前期盈利和现金流[42][43] 世界核电复苏势头强劲及核电技术迭代催化,我国核电发展仍有提速空间 - 世界多国重启核电发展,22国签署核电三倍计划,我国核电占比低,增速低于预期,产业链长有投资带动效应,综合利用发展快,技术持续迭代,聚变能源有望商业化[4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