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从轨交业务一枝独秀向新兴装备业务多点开花的阶段,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半导体与新能源领域的代表性创新型央企 [7] - 轨交装备业务稳健发展,检修和信号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量 [1] - 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核心器件需求旺盛,公司积极扩产抢占市场 [1] - 利用核心器件优势,交通与能源系统级产品进展迅猛 [2]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13亿元,同比+19.85%;实现归母净利润31.06亿元,同比+21.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58亿元,同比+28.03% [1][3] - 2023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18亿元,同/环比+5.03%/+36.07%;实现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同/环比+6.01%/+17.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环比+2.12%/+16.95% [1] - 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16.13/263.05/318.31亿元,同比增长19.85%/21.71%/21.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06/44.52/51.48亿元,同比增长21.53%/43.34%/15.64% [7] 业务发展 - 轨交装备业务:2023年国铁集团共招标高速动车组158组,总金额273亿元左右,公司市占率53%保持稳定;动车和城轨批量进入大修阶段,维保检修有望成为新增量,前三季度检修业务同比增长超50%;信号系统目前招标19条线,公司中标3条,金额约为10亿元,国内市场排名第四 [1] - 功率半导体业务:2023年产能同比约30%的增长,新产线建设进度顺利,预计2024年Q3开始投产,中低压器件产能持续提升,SiC产线升级改造项目进度正常,SiC器件性能已经达到国外同行水平 [1] - 传感器业务:订单充足,预计2023年将新建25条以上产线 [1] - 电驱系统:2023年装机24.8万套,同比+77.1%,市场份额4.5%,排名第六;株洲、长春、柳州一共拥有百万台套产能,大量供应长安、一汽、合众、五菱 [2] - 工业变流业务: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17.36亿元,同比大幅+105.52% [2] - 新能源发电业务:2023年子公司株洲变流在光伏逆变器中标容量为18.607GW,排名第三 [2] 估值数据 - 总市值63433.25百万元,流通市值11642.76百万元 [4] - 52周最高/最低股价55.47/30.25元,52周最高/最低PE30.35/14.92倍,52周最高/最低PB2.25/1.32倍 [4] - 52周涨幅-16.08%,52周换手率332.43% [4]
动态点评:轨交板块稳根基,新兴装备板块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