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基于精加工能力拓展新能源及工业母机业务,盈利能力长期稳定,涡轮增压器零部件业务是主业基本盘,新能源业务产能落地助力营收增长,工业母机业务切入新赛道带来想象空间,预计 2023 - 2025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增长 [10][1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发展历程:深耕精加工,拓展新能源 & 工业母机新赛道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基于精加工能力拓展新能源及工业母机业务,盈利能力长期稳定 [10] 主营业务:当前涵盖传统车、新能源车及工业母机三梯次 - 围绕三梯次产业战略布局,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包括燃油车精密零部件等原有业务并向混动汽车零部件拓展、新能源车零部件业务、工业母机领域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 [15] 主营业务:新能源汽零 + 工业母机赛道是新增长点 - 新能源业务产能落地助力营收增长,2020 - 2022 年新能源车零部件产品营收 CAGR 约 93.7%;工业母机业务切入直线滚动功能部件新赛道,2023H1 部分产品首台套下线 [148][131] 主营业务:精加工能力夯实基础,三梯次业务脉络清晰 - 公司在涡轮增压器部件、新能源精密小件等业务积累了精密加工经验,为拓展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业务奠定基础 [132]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集中,收购多家技术子公司 - 未提及相关具体内容 财务指标:公司业务拾级而上,营收利润不断创新高 - 预计 2023 - 2025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4.0/17.2/22.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 27.2%/22.9%/29.6%;实现归母净利润 2.9/3.5/4.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 27.0%/19.2%/39.8% [114] 财务指标:费用率稳定,盈利能力长期处于高水平 - 未提及费用率稳定相关具体内容;涡轮增压业务是主营业务基本盘,20 - 22 年该业务板块营收 CAGR12.17%,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长期位于 70%以上 [26] 涡轮增压器零部件业务:主业基本盘,配置率&新能源渗透率提升驱动放量 - 涡轮增压器是公认经济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全球排放政策趋严将提升其在燃油车中的渗透率,混动销量增长也将促进行业规模提升 [19][21][37] - 涡轮增压外资寡头垄断,国内企业主要供应零部件,公司涡轮增压业务深度绑定下游知名 Tier 1 厂商,营收利润有充分保证 [24][41] - 涡轮增压器市场空间存在认知差,燃油车涡轮增压配备率提升及混动车型放量将促进需求,预计 23 - 25 年燃油涡轮增压市场 CAGR3.7%,混动涡轮增压市场 CAGR 约 46.7%,重卡涡轮增压市场 CAGR 约 17% [42] - 公司年产 340 万件涡轮增压器部件项目已开始投产,2019 - 2022 年涡轮增压系统零部件产量 CAGR 12.9%,销量 CAGR = 10.3% [52] 新能源业务:产能落地助力营收增长,差异化策略应对竞争 - 行业格局分散,2025 年国内汽车铝压铸市场空间达 2268 亿元,CAGR20 - 25 = 14.8% [45] - 电动化驱动轻量化,单车用铝量和渗透率双提升,公司基于精密加工能力切入新能源压铸和精密件赛道 [54][47] - 公司新能源车相关产品包括压铸件及精密零部件,新能源精密零部件产能建成落地,后续将持续建设新产能 [58][63] - 铝压铸件品类丰富,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产品主要集中于对精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的通用型精密小件 [84] 工业母机业务:机床、新能源车及人形机器人应用带来想象空间,精加工及设备优势助力切入新赛道 - 直线滚动功能部件远期全球空间超 80 亿美元,外资垄断格局,高端市场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92][96] - 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下游应用场景多,包括机床、新能源车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自主可控战略政策加速国产替代 [99][101] - 公司 2022 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布局直线滚动部件,2023H1 部分产品首台套下线,项目达产后具备年产 15 万套高精度滚珠丝杠副及 24.8 万米高精度滚动导轨副部件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 15 亿元 [130][131]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精加工能力和关键工艺设备,从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引进约 300 台套生产及检测设备 [111]
深耕精密加工盈利能力强,涡轮增压&新能源车&工业母机业务拓展逻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