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年公司业绩受宏观经济、下游需求、业务收入下降及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整体下滑 根据公司快报和行业竞争情况,下调2023 - 2025年盈利预测 看好公司丝杠、空心杯电机、新能源车电机等新产品开拓,维持“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从丝杆、螺母等传动组件起步,线性执行器产品全球领先,布局混合步进电机、直流电机、音圈电机等业务模块,下游应用于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 滑动丝杆、行星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精密齿轮箱等产品可用于人形机器人,正与多个机器人厂家有序接洽,样品测试进展顺利 丝杆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空心杯电机具备核心技术且覆盖配套减速箱,自研产品处于样机和测试阶段,正布局“控制器 + 空心杯电机 + 精密齿轮箱”产品,逐步形成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 未来定位于全品类解决方案,通过“电控 + 电机 + 传动部件”等产品配套服务客户 [3] 财务数据 资产负债表 - 2021 - 2025年,流动资产预计从1.22亿元增长到8.90亿元,非流动资产预计从0.40亿元增长到1.92亿元,资产总计预计从1.63亿元增长到10.83亿元 流动负债预计从0.47亿元增长到1.04亿元,非流动负债预计维持在较低水平,负债合计预计从0.51亿元增长到1.07亿元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预计从1.12亿元增长到9.75亿元 [6] 利润表 - 2021 - 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1.94亿元、3.18亿元、2.82亿元、3.22亿元、4.19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分别为0.58亿元、1.20亿元、0.97亿元、1.15亿元、1.48亿元,净利润预计分别为0.50亿元、1.01亿元、0.81亿元、0.97亿元、1.25亿元 [6] 现金流量表 - 2021 - 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预计分别为0.57亿元、1.28亿元、0.85亿元、0.75亿元、1.2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有波动,筹资活动现金流也有变化,现金净增加额预计分别为0.24亿元、0.34亿元、5.60亿元、0.21亿元、0.54亿元 [6]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增长率2022年为64.0%,2023年为 - 11.4%,2024 - 2025年预计分别为14.1%、30.3%;营业利润增长率2022年为106.5%,2023年为 - 19.4%,2024 - 2025年预计分别为18.7%、28.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2022年为103.4%,2023年为 - 19.3%,2024 - 2025年预计分别为18.7%、29.0%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净利率在25% - 32%之间 ROE和ROIC在2023年有所下降后预计逐步回升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净负债比率为负 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有一定波动 [6] 每股指标 - 2021 - 2025年,每股收益预计分别为0.52元、1.05元、0.85元、1.01元、1.30元,每股经营现金流预计分别为0.59元、1.33元、0.88元、0.79元、1.29元,每股净资产预计分别为1.16元、2.79元、7.88元、8.62元、9.65元 [6] 估值比率 - 2021 - 2025年,P/E分别为69.9倍、34.3倍、42.5倍、35.8倍、27.8倍,P/B分别为31.0倍、12.9倍、4.6倍、4.2倍、3.7倍,EV/EBITDA分别为55.3倍、26.6倍、27.9倍、23.5倍、17.6倍 [6] 业务拓展 - 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开拓新产品及通过并购外延布局 2024年1月与韩国机器人厂商Welcon Systems合资设立威控智能(常州)伺服系统有限公司,业务覆盖驱动器、电机、运动控制系统及组件、专用控制系统等 2023年12月投资1500万元于上海联融域智能,其聚焦新能源商用轻型动力超级快充三电总成系统 还设立子公司江苏斯特斯新能电机从事新能源领域电机;投资1000万元于宁波锚点驱动,其从事小微型高性能超高速涡轮风机 [23]
北交所信息更新:医疗下行、疫情退出抑制短期业绩,机器人、新能源车开拓未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