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次覆盖报告:周期见底,CIS领军重启成长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通过并购实现赛道转换,成为CIS领军企业,在消费电子CIS、车载CIS等领域具备成长逻辑,有望受益于行业复苏和产品升级,实现业绩增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行业拐点已至,CIS领军有望重启成长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和思比科进军CIS领域,加大各领域研发进度,手机AI化和汽车智能化将带动CIS需求增长 [9] - 2021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达峰值,2022年受消费电子景气度下行影响下滑,图像传感器业务占比平稳,汽车业务营收占比提升,预计CIS业务出货量稳定增长 [10][11] - 公司盈利能力曾受存货和晶圆代工价格影响下滑,目前存货出清接近尾声,下游需求回暖将使盈利能力迎来反转 [12][13] 2. “多主摄”提振手机CIS需求,产品迭代切入高端领域 2.1 旗舰机超广角+长焦升级,50MP下沉中低端主摄市场 - 智能手机是CIS主要应用领域,2022年全球CIS市场规模因手机需求疲软下滑,2023年Q1 - Q3有所回暖,预计2023 - 2027年智能手机销量CAGR为3.78%,后摄CIS市场规模CAGR为13.25% [15][17][18] - 中国CIS厂商成本受晶圆代工价格影响大,2023年成熟制程价格下滑使毛利率有望回暖,三星和SK海力士转移低端CIS产能,中国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高 [16] - 手机CIS大底50MP成趋势,像素逐步提升,单机后摄平均数量稳定在三颗,主流旗舰机主摄多为50MP大底方案,索尼是主要供应商,豪威科技开始切入高端市场 [19][20][21] - 智能手机CIS像素向50MP靠拢,低端和高端像素CIS占比减少,单颗48MP+方案成主流,两颗及三颗48MP+方案占比提升,手机后摄对大底CIS需求增长 [22][23][24] - 手机成为AI重要载体,计算摄影带动画质表现,ISP计算能力提升有望提高智能手机像素水平,多主摄趋势明显,主流旗舰机超广角像素已提升到50MP,长焦像素升级,中国厂商完善50MP产品线并下沉中低端机型 [28][29][31] - 智能手机CIS以日韩厂商为主导,豪威科技50MP产品切入高端领域,有望承接安卓高端市场,中低端市场国内供应商份额也有望扩大,索尼聚焦大底CIS,三星注重高像素CIS [33] - iPhone 15系列部分机型主摄升级挤占索尼CIS产能,预计2024年索尼CIS更紧缺,国产厂商有望承接更多安卓阵营需求 [35][37] 2.2 新品对标国外龙头,产品结构升级带动业绩高增 - 2022年公司消费电子CIS出货量低谷,库存上涨,2023Q3存货健康,消费CIS出货回暖,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像素产品,带动营收增长 [38] - 公司消费CIS出货结构升级,重心转移至OV50系列,预计2025年50MP产品出货占比接近40%,毛利率随存货出清、成本下降和高像素产品占比提升而修复 [38] - 公司推出多款50MP产品切入主流市场,OV50H性价比高,已搭载部分机型,预计2024年上量更多机型推动业绩增长 [39][40] 3. 自动驾驶+像素升级,车载CIS量价齐升 3.1 自动驾驶提振需求,像素升级价格上涨 - 汽车销量稳定增长带动CIS市场扩容,预计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2.8%,中国汽车销量达3100万辆 [43] - 智能驾驶等级升级,L2及以上渗透率持续走高,2023年新能源车装车率高于燃油车,低价车型装车率有提升空间 [44][45] - 摄像头是自动驾驶核心传感设备,自动驾驶迭代使整车摄像头数量提升,前视是主要增长领域,单车摄像头搭载量提升,汽车CIS出货量将高于预期 [46][47] - 2023年中国环视摄像头出货量最高,主流车载摄像头像素2M以下占比66%,8M和5M像素出货提升,未来有望成主要增长点 [48][49] - 2023年中国汽车前视以前视单目为主,多目方案因优点有望成未来趋势,前视摄像头像素升级,8M前视更符合智能化要求,有望成主流 [51][52] - 环视摄像头低像素占比高,正向2M像素升级,未来像素升级或成CIS重要推动力,车载CIS市场增长以高价值量前视为主,辅以其他摄像头 [53][54] 3.2 深耕汽车CIS二十载,技术优势助力国内领先 - 汽车对CIS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认证周期长,客户粘性高,2022年车载CIS行业由安森美、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和索尼主导,预计2023年安森美份额上升,豪威略有下滑 [57] 5.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5.1 盈利预测 - 预计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3 - 2025年营收分别为219.95/271.88/322.60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8.53/27.56/44.8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0/2.27/3.69元/股 [2] 5.2 估值预测 - 在乐观/中性预期下,给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5年44x/34x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62.36和125.46元/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