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光伏协会呼吁保护本土制造能力,利好在美有产能布局的头部组件公司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光伏产业链严重依赖进口,硅片产能短板突出,2024 年产能仅占当年需求量的 12%,短期不具备全产业链覆盖基础,进口组件与薄膜技术有巨大市场空间 [1] - 考虑美联储降息周期及光伏在能源转型中的主导角色,短期内组件端溢价仍将存在,利好美国本土光伏供应商 First Solar 及晶科、隆基、天合等在美国有销售的头部组件企业 [1]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第一太阳能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14.5/22.8/31.9 亿美元,同比增速 75%/57%/40%,摊薄 EPS 为 13.6/21.4/29.8 美元,对应 2024 - 2026 年动态 PE 为 12/8/6 倍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光伏市场现状 - 2023 年光伏新增装机在当年电力新增装机中占比超 50%,但本土光伏制造能力不足,光伏装机需求严重依赖进口,2023 年前九个月美国光伏组件出货量为 22.6GW,进口组件占比达 83% [2] - 中国企业在光伏各环节产能和出货量方面优势明显,美国本土光伏产能缺口大,硅片产能短板突出,预计 2024 - 2026 年美国组件出货量为 53/61/66GW,2024 年底美国硅片产能约 6.3GW,仅占当年国内需求量的 12% [2] 美国光伏政策建议 -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委托报告呼吁政府加大对本土光伏制造业支持力度,提出在政府采购方面倾向本土产能、倡导提高硅片和多晶硅本土产能投资、重视薄膜电池和叠层电池等技术路线等政策建议 [1] 美国光伏市场组件溢价情况 - 报告认为组件成本对下游应用影响有限,美国国产组件在形成规模优势前价格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但下游客户选择组件时价格非关键因素,组件成本在光伏项目建造成本中占比 5% - 15%,后续储能配套会使占比进一步降低,国产组件价格高 30% - 50%,部分成本可由潜在成本抵扣弥补 [4] - 建立本土光伏产业链对美国意义重大,有助于获取经济效益、维护能源安全独立、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创造就业岗位 [4] - 短期内美国市场组件端溢价仍将持续,利好本土光伏供应商 First Solar 以及晶科、隆基、天合等在美国有销售的头部组件企业 [4] 中国光伏企业美国组件产能情况 |企业名称|总部国别|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 | |阿特斯|加拿大/中国|0.0|5.0|5.0|5.0|5.0| |Illuminate/隆基|美国/中国|0.0|2.5|5.0|5.0|5.0| |天合光能|中国|0.0|0.0|5.0|5.0|5.0| |晶澳科技|中国|0.0|0.0|2.0|2.0|2.0| |中电国际|中国|0.0|0.0|0.0|0.0|1.5| |晶科能源|中国|0.4|0.4|0.4|0.4|1.4| |昊能光电|中国|0.0|0.0|0.0|0.0|1.0|[5] 第一太阳能财务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619|3319|4538|5653|6522| |营业成本(百万元)|2549|2018|2491|2626|2528|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4|831|1450|2284|3187| |每股收益(美元)|-0.41|7.78|13.57|21.38|29.83| |ROIC|27%|14%|20%|30%|36%| |ROE|-1%|12%|18%|22%|23%| |毛利率|3%|39%|45%|54%|61%| |收入增长|-10%|27%|37%|25%|15%| |净利润增长率|--|-1981%|75%|57%|40%| |资产负债率|29%|35%|28%|24%|19%| |P/E|(405.1)|21.5|12.3|7.8|5.6| |P/B|3.1|2.7|2.2|1.7|1.3| |EV/EBITDA|(974.3)|18.7|11.0|7.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