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被首次评级为"买入"。[6]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内电生理手术渗透率低、市场广阔 - 我国心律失常患者基数大且患病人数上升快,09-21年全国射频消融手术量年增长率为13.2%-17.5%。[1] - 我国房颤患者达1160万人,但房颤手术仅8.2万台,渗透率低;我国电生理手术治疗的比例仅为美国1/10。[1] - 电生理手术优势逐步得到验证,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成为重要发展趋势。[20][21] 国产厂商加速电生理国产替代 - 室上速领域已初步实现国产替代,但房颤RFCA比例逐年增加,目前进口占据垄断地位。[2] - 公司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及冷冻消融系列新产品将受益于集采方案的细化,加快新产品入院速度及使用量提升,开启房颤术式国产化进程。[39] - 公司通过导管升级参与复杂房颤治疗领域,打破房颤治疗进口垄断。[46][47] 公司技术领先,多款新品推动业绩高增 - 公司以技术跃迁率先实现三维设备及射频消融耗材全覆盖,重磁电定位标测导管、压力监测消融导管等新品已获批。[3][4] - 公司IceMagic®冷冻消融导管及设备获批,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61] - 公司23年实现营收3.3亿元(同比+26%),归母净利润569万元(同比+85%);24Q1营收增速高达71%。[13][14] 根据目录分别总结 1. 微电生理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掌握并突破了相关的核心设计与制造技术。[12] - 公司自2016年推出第一代Columbus®三维标测系统,20年推出国产首个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系统,开启三维电生理蓝海市场。[12] - 公司以多项国产首款高端导管开启房颤术式国产化进程,如星型磁电定位标测导管、压力监测消融导管等。[12] - 20-23年公司营收CAGR达33%,22年已实现扭亏为盈,24Q1营收增速高达71%。[13][14] 2. 国内电生理市场分析 - 我国心律失常患者基数大,但电生理手术渗透率低,三维手术成为重要发展趋势。[11][20][21] - 国产厂商在室上速领域已具备国产替代能力,但在房颤及室速市场份额较低。[46][47] - 电生理集采开启供货,国产厂商进入放量周期,公司23年国内三维手术量同比增速超50%。[36][37][38] 3. 公司产品技术及布局 - 公司三维标测系统向"闭源+磁电双定位"方向发展,第四代产品通道数量增加、信号质量提升。[41][43][44] - 公司通过导管升级参与复杂房颤治疗领域,如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监测消融导管等。[48][49][51] - 公司IceMagic®冷冻消融导管及设备获批,成为首个国产冷冻消融产品。[61] - 公司布局肾动脉消融、磁导航电生理机器人等新领域,拓展业务增量。[64][65] 4.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CAGR为40.5%,归母净利润CAGR为189.1%。[66] - 基于公司三维耗材布局的广度及多种能量的协同布局,首次给予"买入"评级。[70]
微电生理:冰火电协同布局,国产龙头加速房颤治疗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