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眼科医疗机构,被称为"眼茅",创始人陈邦多次成为湖南省首富 [1] - 2021年7月股价达历史高点41.98元/股,总市值3853.05亿元,当前市值不足1300亿元,蒸发近2700亿元 [1] - 通过产业并购基金实现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末全球拥有881家眼科机构,其中中国内地750家 [8] 财务业绩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3.02亿元同比微增1.58%,净利润34.52亿元同比增长8.50%,但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营收下滑0.68%、净利润下滑4.56% [1] - 各业务板块毛利率普遍下降,2024年三季报整体毛利率51.02%同比减少1.76%,第三季度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2] - 屈光项目营收同比仅增3.16%(去年同期增速超60%),白内障项目增速从60.28%降至3.64% [2][3] - 2019-2023年核心利润率稳定在25%左右,净利润率从14.33%提升至17.95% [5][6] 业务模式与风险 - 采用"产业基金孵化+上市公司收购"模式,2014-2020年新增医院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41.1% [9] - 商誉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三季度末达87.17亿元,2018-2023年平均每年计提3亿多元减值 [9][11] - 并购模式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医疗纠纷和负面新闻频发,且模式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10] 发展战略与增长潜力 - 计划拓展老年市场,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4%,白内障患者超1.5亿,老花眼人群3.9亿 [12] - 通过收购欧洲Clínica Baviera引入前沿技术,2023年该机构营收2.25亿欧元同比增长21.97% [12][13] - 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2019年收购ISEC Healthcare进军东南亚,2024年通过Optimax进入英国市场 [13] - 研发投入收缩,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2.33亿元同比下降5.23%,占营收比例降至1.4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