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刷 OLED 屏幕正式量产,TCL 华星的 11 年开发历程

印刷OLED技术突破 - TCL华星成功量产全球首款21.6吋4K印刷OLED显示屏,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将液态发光材料精准沉积,材料利用率达95%以上(蒸镀工艺不足30%)[5][6][7][8] - 印刷工艺需将1毫升液体分成10亿滴,以每秒4万次频率精准滴落,技术要求远超传统蒸镀工艺[8] - 公司坚持11年自主研发,克服供应链短缺(关键环节供应商仅1-2家)、设备老旧等难题,最终通过收购JOLED设备建成自主产线[12][16][24] 技术路线选择 - 2013年公司选择印刷OLED作为中大尺寸屏幕主攻方向,与行业主流蒸镀工艺形成差异化(LG采用白光OLED、三星采用QD-OLED)[9][10] - 印刷技术可避免专利封锁,理论成本更低(尺寸升级仅需增加喷头),但需从头开发材料设备[8][9] - 公司曾同时推进蒸镀与印刷路线,2014年率先实现31吋印刷OLED样品点亮,2017年开发出31吋透明印刷屏幕[9][10] 量产攻坚历程 - 2020年投资20亿元与JOLED合作试产,利用其老旧产线(Array段工艺落后8年)完成65吋屏幕点亮验证[18][22][23] - 2023年收购JOLED核心设备并跨国搬迁,3000个集装箱设备经改造后于武汉建成量产线[24] - 当前量产产品转向医疗显示领域,未来1-2年计划拓展至笔记本/平板等消费电子,应对OLED屏37%年需求增速[25][26] 战略意义 - 突破日韩企业技术垄断,形成完整专利矩阵,供应链自主可控程度数倍于蒸镀工艺[26] - 公司历史上曾因CRT转LCD技术误判亏损20亿元,此次选择体现"计算风险后的拼搏"战略[8][9] - 印刷OLED赛道目前无直接竞争对手,但需加速商业化以抓住AI PC带动的节能屏幕需求窗口期[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