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与具身智能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显示中国对高科技自给自足的决心 [5] - 具身智能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载体,政策层面获得高度重视 [10] - 东风汽车在行业率先提出"具身智能体"概念,其科技跃迁3.0战略与政府导向高度契合 [5][10] 东风汽车的具身智能战略 - 提出"三网融合"(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和"五智一体"(驾驶/座舱/平台/能源/制造)的智能汽车新形态 [5][7] - 通过七大科技引擎打造具身智能体:高阶智能驾驶(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智慧座舱(大语言模型)、情感光学(2026年量产百万像素智慧大灯)、量子架构(2000兆帕钢+16000吨压铸)、天元架构(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马赫动力(47.06%热效率发动机)、智慧能量管理(续航提升15%) [7][8][10] - 技术特征包括:车身模型智能优化、AI智能底盘控制系统、OTA升级效率提升、故障定位准确率>90%、AI预测式能量管理系统 [7][8]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2024年被视为具身智能元年,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比亚迪智能生产线、小米智能家居等已布局该领域 [10] - 国内车企加速入局:广汽探索人形机器人、北汽投资银河通用/帕西尼感知、上汽三次投资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小鹏推出Iron机器人 [10] - 新创企业涌现:理想前高管创立维他动力聚焦机器人产品,宇树科技成为人形机器人融资领先企业 [10] 技术定义与应用场景 - 具身智能强调物理实体(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传感器与环境互动,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边缘计算 [10] - 典型应用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仓储物流、农业无人机等领域 [10] - 技术范式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被视为继自动驾驶、生成式AI后的下一个技术风口 [10]
具身智能风口来了,多家车企早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