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自信之巅到反思低谷,理想走过一个周期

核心观点 - 理想L9是公司从初创走向成熟的关键产品,两年交付20万台,连续19个月占据大型SUV销量冠军,在40-50万新能源市场长期保持40%-50%份额 [5][12] - L9的成功验证了平台化战略和产品方法论(安全感、价值感、向往感),推动公司市值从百亿跃升至千亿规模 [12][13] - 从L9到MEGA的过山车表现反映公司管理机制转型阵痛:过度依赖流程压制创新活力,核心团队精力分散导致纯电产品失利 [36][37] - 当前挑战在于如何在大公司架构下重建L9时期的创业团队状态,平衡流程效率与产品创新 [39][40] 产品表现 - L9定价45.98万元,毛利率从12.7%提升至20.2%,Pro版本推出后贡献30%-40%销量 [12][31] - 上市16个月的L7同样达成20万台交付,创新势力最快纪录 [18] - MEGA上市三个月销量不足6000台,拖累公司市值从461亿跌至215亿美元 [5][34] - 问界M9近期以1.6万台月销量超越L9(6000台)成为40万+市场第一 [38] 技术平台 - 二代增程平台首次整合自研中央域控制器/增程器/智能系统,实现车型平台与智驾/座舱平台互锁 [12][13] - 突破性设计包括隐藏式进气格栅(油车电车化)、星环灯(采购德国设备)、电动遮阳帘等 [15][16] - 智能驾驶宣传曾过度承诺("无图NOA 100城"改为"通勤NOA 100城"),暴露营销节奏失控 [32] 组织变革 - 2021年引入华为IPD流程组建PDT团队,后期出现流程僵化问题 [21][37] - 2023年成立三条产品线合并商业/研发部门,会议量减少50%以上 [37] - 核心团队从汤靖/张骁等产品悍将转向流程建设者,影响MEGA研发投入 [37] 市场竞争 - 2019年新势力集体面临资金危机:蔚来现金流15亿,理想自由现金流-27.5亿 [10] - 2022年遭遇华为问界M7冲击,首次面对更高维度竞争对手 [22] - 腾势D9以32.98万起售价抢占20%的L9用户,颠覆MPV/SUV品类认知 [28] 战略反思 - 3月发布会同时推出30-60万四款车型暴露销量焦虑,李想承认"都是因为欲望" [33] - 纯电战略回归从0到1阶段,放弃短期销量目标聚焦用户价值 [34] - 学习苹果管理经验,避免高盈利部门打压创新部门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