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事件核心观点 - 3月29日晚发生涉及小米SU7的致命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2][3] - 事故涉及小米NOA智能驾驶系统,从驾驶员接管到发生碰撞仅2秒[3] - 遇难者家属质疑车辆安全性,包括车门无法打开等问题[3][6] - 小米公司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配合警方调查[3] - 雷军4月1日晚首次发声,承诺不回避问题并回应社会关切[4] 事故时间线与各方反应 - 3月29日事故发生后,网络流传现场视频和图片[3] - 4月1日小米客服确认成立调查组,但未透露事故细节[3] - 同日小米官方声明提及NOA系统及2秒接管时间[3] - 遇难者母亲发声称未获小米联系,并回应网络质疑[3][6] - 小米声明尚未接触事故车,无法确认车辆状况细节[3] 社交媒体舆论分析 雷军微博评论特征 - 获得127万点赞,3万评论,1.6万转发[8] - 高热度评论多支持雷军态度,如"雷总有担当"获8.3万赞[8] - 部分评论认为事故责任不应直接归咎车企[10] - 有用户指出"97km/h撞水泥墩任何车都难保安全"[13] - 整体舆论偏向理性等待调查结果[9][12] 遇难者母亲微博评论特征 - 多数评论质疑家属直接找车企而非保险公司的做法[47][48] - 大量用户指出驾驶员夜间高速使用辅助驾驶的责任[47][50] - 部分评论质疑家属关于车辆归属说法的前后矛盾[48][51] - 有用户认为家属试图通过舆论施压获取赔偿[56][58] - 少量评论表达对逝者同情但呼吁等待调查结果[50][55] 智能驾驶安全讨论 - 事故引发对NOA系统安全性的广泛关注[3] - 用户讨论夜间高速使用辅助驾驶的风险[33][38] - 有建议车企应限制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智驾功能[33] - 关于2秒接管时间是否足够的专业讨论[3][26] - 行业关注新势力车企对安全事故的应对方式[4][14] 企业危机处理观察 - 小米采取主动回应策略,高管直接发声[4] - 公司强调配合警方调查的合规性[3][12] - 通过官方渠道持续更新调查进展[3][6] - 设置评论门槛控制舆论发酵[69] - 最终与三位遇难者家属建立直接沟通[73]
遇难者母亲和雷军的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