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负极市场动态 - 2024年末至2025年初硅基负极布局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外企业频繁发布相关新闻[3] - 贝特瑞董事长表示硅基负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公司已开发六代产品,比容量达2000mAh/g以上,与全球主流电池企业建立合作[3] - 贝特瑞申请"负极材料、电池"专利,公开号CN 119297287 A[4] - 中天宸(包头)硅基气体及硅基前驱体项目签约,总投资8亿元,二期将建设2万吨新型硅基负极材料[4] 国际企业布局 - 法国Novacium与本国陆军技术部门合作开发硅基负极电池,采用18650圆柱电池型号[5] - 豪鹏科技与欧洲硅材料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开发100%硅负极锂电池产品[6] - NEO Battery Materials与北美电池制造商签署硅增强电池技术联合开发协议,提供聚合物涂层硅基负极材料[6] - 东风汽车申请"锂电池硅基负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公开号CN 119133452 A[6] 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 -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当前分为硅氧碳和硅碳类两种技术路线[8] - 国内企业大多处于中试阶段,概念股包括杉杉/贝特瑞/璞泰来等,国外有信越化学/韩国大洲/美国Group14等[8] - 贝特瑞是国内最早涉足硅基产业的企业,掌握大部分市场份额,4万吨产能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9] - 璞泰来子公司安徽紫宸规划1.2万吨产能,投资22亿元,预计2025年初投产[10] - 杉杉股份在宁波建设4万吨负极材料基地,一期产能已投产部分产线[11] - Group 14韩国基地硅碳产能达2000吨,已实现量产[12] 应用场景与痛点 - 硅基负极已应用于手机电池(荣耀/OPPO/小米/vivo)和电动工具(亿纬/比克)[17][18] - 奔驰、保时捷、通用等汽车企业均在硅基负极上押注,预计未来将用于汽车[19] - 当前痛点包括循环次数、质量保证期限、成本等方面[20] - 硅基负极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仍需提升,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问题[21] - 硅负极价格比石墨负极高好几倍,当前掺硅量基本在5%左右[22] - 辉能科技是全球唯一能做纯硅基负极电池的企业,推出全硅基负极固态电池,5分钟充电至60%[22] 行业发展趋势 - 锂电池负极未来几年仍以石墨为主,但硅基负极被视为潜力巨大的未来材料选择[16] - 产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在研发和产能方面具有优势,技术突破可能由头部企业率先实现[22] - 硅基负极的技术突破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先发企业将获得更大优势[22]
硅基负极材料“爆发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