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epton AI被英伟达收购后终止运营,贾扬清创业两年后回归大厂

Lepton AI停止运营及英伟达收购事件 - Lepton AI将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停止运营,用户需在此前备份数据,未使用积分将退款[2] - 官网已禁止新账户注册且显示维护状态[5] - 公司官方推特账号已被注销[6] 英伟达收购细节 - 英伟达以数亿美元完成收购,创始人贾扬清及联合创始人白俊杰已加入英伟达,具体职位未披露[7] - 收购后英伟达选择关闭Lepton AI服务,表明其更看重人才而非业务[8] - 交易为投资方红杉中国、CRV和Fusion Fund提供可观退出,两年前种子轮融资额为1100万美元[8] Lepton AI业务模式与技术 - 公司采用AIaaS模式,通过租用GPU提供算力租赁及云平台服务,未自购硬件[9] - 核心产品包括优化AI工作负载的云平台,支持模型训练与推理,承诺推理速度超600 token/秒且延迟低于10毫秒[10] - 平台整合动态批处理等单点技术降低成本,开源工具vLLM用于加速推理和降低内存占用[12] 创始团队背景与行业定位 - 创始人贾扬清(Caffe框架创始人)和白俊杰(ONNX标准共同创始人)均为PyTorch开发者,曾任职Meta、阿里云[9] - 公司定位为大模型基础设施提供商,主攻海外市场及国内企业出海需求[9][10] - 团队通过开源项目如GPUd(获8.1k GitHub星标)展示技术能力,旨在建立用户口碑[12] 英伟达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收购符合英伟达垂直整合战略,从芯片制造延伸至算力租赁,强化全产业链控制[17] - 此举可能挤压亚马逊、谷歌等云服务商空间,与CoreWeave等英伟达投资企业形成竞争[17] - 黄仁勋强调公司转型为算法和基础设施平台,目标成为AI工厂直接服务客户[1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算力租赁需求激增,北美CoreWeave(25万+GPU)和欧洲Nebius(2万GPU)主导市场[17] - 英伟达通过投资和收购布局算力租赁,与自研ASIC的云巨头(如微软、谷歌)竞争[17] - 行业呈现从硬件销售向综合服务转型趋势,供应链掌控力成为竞争关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