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2023年三季度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跌超40%,股价单日跌幅超11% [2] - 2024年年报归属股东净利润继续下滑3.6%,十大股东中4位大幅减持,按184元/股计算累计套现近5亿元 [2][3] - 财报公布后10天内股价跌超20%,较历史高点市值蒸发超600亿元 [4] 创始人行为与股东变动 - 创始人昌敬在业绩下滑前累计减持262.8万股,套现约8.88亿元,并清空社交媒体内容 [2][16] - 小米系股东持续撤退:天津金米持股比例从4.49%降至2.9%,顺为资本完全退出十大股东行列,估算2023年四季度套现约10亿元 [26][27] - 公司IPO时小米系合计持股近20%,2020年后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达98.8%,与小米形成直接竞争 [29][32] 业务发展与市场竞争 - 2023年总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19.27亿元,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16%居行业第一 [6][32] - 新品G30 Space因机械臂专利纠纷被追觅起诉,德国市场禁售导致错失"6·18"两万台销量 [10][11][12]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1800条投诉,主要涉及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 [12][15] 战略转型与挑战 - 2023年切入洗烘一体机市场,但该领域前五大品牌市占率超80%,新品因质量问题引发公关危机 [18][19] - 海外收入占比首次超50%,但美国关税导致境外毛利率减少6.74% [21][22] - 创始人二次创业造车项目极石01销量仅4000辆,远低于小米SU7的14万辆,分散主业资源 [34][35] 行业竞争格局 - 扫地机器人行业陷入红海竞争,"重营销轻研发"成普遍现象,技术专利纠纷频发 [8][10] - 小米系资本退出反映生态链企业独立发展后与原扶持方的竞合关系变化 [28][32] - 行业技术迭代集中于清洁力与避障功能,创新空间有限导致同质化竞争 [9][10]
“扫地茅”蒸发超600亿,雷军也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