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销售额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去除汇率影响后增长4.2% [3][5] - 净利润达109.9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9%,稀释每股收益4.54美元,同比增长238.8% [3] - 调整后净利润6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2.77美元,增长2.2% [3] - 自由现金流约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8.5亿美元显著提升 [3] 业务板块分析 医疗技术业务 - 销售额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心血管业务增长16.4%至21.03亿美元,骨科业务增长4.2%至22.41亿美元 [13][14] - 外科业务增长0.8%至23.96亿美元,眼科业务增长1.7%至12.79亿美元 [18][19] - Abiomed因Impella系列产品采用实现两位数增长,Shockwave收购完成推动业务整合 [17] 创新药物业务 - 销售额138.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1款产品实现两位数增长,但Stelara生物类似药竞争造成810个基点负面影响 [22] - 肿瘤学领域表现突出,销售额56.78亿美元(+17.9%),心血管/其他领域增长22.3%至10.13亿美元 [25] - 神经科学(16.47亿美元)、免疫学(37.07亿美元)、传染病(8.02亿美元)及肺动脉高压(10.25亿美元)构成多元产品组合 [25] 战略与预期调整 - 上调2025年全年运营销售额预期至916-924亿美元(原909-917亿美元),中点提升7亿美元至3.8%增幅 [9] - 维持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6.2%预期,区间10.50-10.70美元,其中包含Intra-Cellular Therapies收购带来的0.25美元稀释影响 [9][10] - 其他净收入预期上调至10-12亿美元(原9-11亿美元),反映业务超预期表现 [9] 新产品与收购进展 - TREMFYA获批、RYBREVANT/LAZCLUZE公布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数据、icotrokinra银屑病数据取得突破 [9] - OTTAVA手术机器人系统启动临床试验,Intra-Cellular Therapies收购强化神经科学管线 [9][36] 关税影响与应对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预计增加4亿美元成本(约30亿人民币),主要影响医疗技术板块 [1][27] - 钢铁/铝关税推高原材料成本,中国报复性关税直接影响亚太区15%销售额的进出口业务 [34] - 公司通过分阶段成本调整和供应链优化应对挑战,保持财务透明度 [30] 高管表态 - CFO强调多元化业务模式支撑财务承诺,连续63年提高股东分红 [34] - CEO指出创新管线扩展(如炎症性肠病、手术机器人)巩固行业领导地位,收购增强神经科学竞争力 [36]
最新季报!30亿关税冲击,强生如何稳住全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