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家曾经千亿市值的龙头要赴港上市!看看AI从15个方面的分析!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创立,从3人小厂发展为全球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雇员规模达20000人[3][4][10] - 2001年首次腾飞,拿下松下电器电容器卷绕设备订单[6] - 2012年与宁德新能源合作开发锂电设备,开启与曾毓群长达十余年的商业合作[6] - 2015年5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21.21元/股,总市值14.4亿元[12] - 2020年宁德时代通过定增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7.15%[8]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 - 2015-2022年营收从5.36亿元增至139.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9.27%;净利润从1.46亿元增至23.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44%[14] - 2021年11月市值达1300亿元峰值,较发行市值增长82倍[15] - 2023年营收166亿元但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下滑23.61%,首次出现上市后净利润下滑[1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1.12亿元(同比-30.9%),归母净利润6.08亿元(同比-73.81%)[18] - 截至2025年3月24日市值340亿元,较峰值跌去超70%[20]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全球最大新能源智能装备商,2024年市场份额9.1%(较2023年+3.3%)[22] - 锂电池智能装备全球份额22.4%,物流装备份额23.8%[22] - 卷绕机/叠片机全球份额超65%,圆柱电池后道设备份额超40%[22] - 光伏领域XBC高速串焊机出货量全球第一,TOPCon/HJT技术实现GW级整线交付[22] - 拥有全固态电池整线自主解决方案[22] 资金状况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25.89亿元,连续三年为负[24] - 短期借款30.47亿元(同比+1554.36%),货币资金19.26亿元无法覆盖短债[25] - 流动比率1.34,速动比率0.73,均低于理想水平[24][25] - 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66.43%,2024年净利率降至6.44%[25] - 应收账款92.79亿元(同比+64.71%),存货周转天数升至683.4天[25] 战略动向 - 拟港股IPO募资用于海外研发中心扩建、新能源装备技术迭代及数字化供应链建设[22] - 终止瑞士GDR计划后转向港股上市,金额未披露[25] - 2024年底宁德时代减持至4.99999%,退出主要股东行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