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斯拉Q1业绩解读

一季度业绩 - 销量下降原因包括MY产线升级影响7周生产以及品牌遭受敌意 [1] - 盈利下降受销量下滑及研发支出(机器人、robotaxi等)影响 [1] 机器人业务 - 2024年底将在Austin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 2030年目标100万台(可能提前至2027年)[1] - 供应链受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影响 将加强本土化生产 [1] 关税与供应链策略 - 本土化程度:美国85% 中国95% 通过垂直整合降低关税影响 [1] - 关键零部件采用双供应商策略(来自不同国家)以分散风险 [1] - 欧洲布局:在三大欧洲区域附近生产零部件 [1] Robotaxi规划 - 2024年6月Austin试点 年内部署数百台 2025年下半年目标百万台 [1] - 目标市占率90% 美国多城市验证后快速推广 [1] FSD进展 - 无人监督自动驾驶功能或于2024年底前向私人车辆开放 目前处于安全测试阶段 [2] 低价车型战略 - 计划未来10个月内在美国投产 通过现有产线改造降本(非新建)[2] - 上海工厂生产效率:当前33秒/辆 目标5秒/辆 一体化压铸技术持续优化 [2] 储能业务 - 单季度毛利率创新高至29% 未来规模将扩大至Twh级别 [2] - 储能电池依赖中国供应链 美国本土化产线正在调试中 [2] 电池技术 - 单位成本持续优化 具备低价销售潜力(可转型为供应商)[2] - 电池原材料自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