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钠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规模化应用后成本将有优势[2] - 钠电池与锂电池结构类似,但能量密度较低,安全性和耐低温性能更优[2] -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充电15分钟可达80%电量,-20℃下放电保持率超90%[4] - 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为200Wh/kg以上[5] - 钠离子电池已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双方推出电池品牌"ENER-Q"[5] 钠电池发展核心原因 - 钠资源丰富(地壳含量2.3%),远高于锂(0.0065%),供应链更稳定[6] - 材料成本低:正极可用铁、锰等廉价金属,负极可用硬碳,电解液成本低于锂盐[7] - 负极可采用铝箔集流体,进一步降低成本[8] - 热稳定性高,适合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9] - 低温性能优异,-20℃下离子电导率比锂高30%以上[10] - 可填补中低端市场,缓解锂资源压力(2030年全球锂需求预计超200万吨)[11] - 生产工艺与锂电池高度兼容,可快速复用现有产线[12]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与产业化 - 正极材料可能采用层状氧化物或普鲁士蓝的改性方案[14][17] - 负极采用硬碳,容量可达300-350 mAh/g[17] - 电解液开发适配钠离子的新型配方,隔膜沿用锂电池技术[15] - 已与奇瑞、哪吒等车企合作测试钠电池车型,推进储能示范项目[18] - 目标通过规模化将成本降至<0.5元/Wh,较铁锂电池低20%[18] - 第二代电池目标能量密度180-200Wh/kg,循环寿命需提升至5000次以上[18] - 利用钠离子扩散系数高的特性,结合CTP技术优化快充性能[19] 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 短期内难以替代锂电池,但可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23] - 可能采用钠电池与锂电池混搭的AB电池方案提升性价比[23] - 技术突破将加速钠电池产业化,推动锂/钠电池"双轨并行"格局[23] - 有望重塑中低端动力和储能市场格局,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2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5] - 综合毛利率24.4%,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5] - 经营性现金流970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000亿元[5] - 预计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LFP、NCM产品中出货占比将提升至60-70%[5]
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电池突破:性能比肩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