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abubu在美国涨价,泡泡玛特凭什么?

泡泡玛特海外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因Rihanna等名人效应在美国市场爆火,推动THE MONSTERS IP收入突破30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销售额超过去年全年总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5%-480%,美洲市场增速达895%-900% [4][8] - 公司预计2025年北美地区收入可达25亿元,相当于2020年集团总收入 [8] 产品定价策略 - labubu第三代美国售价从21.99美元涨至27.99美元,涨幅近30%,其他新品如"Gift For You"系列从16.99美元涨至20.99美元 [5] - 提价主因应对关税政策,但消费者仍接受涨价,限量款在二级市场炒至90-400美元 [6][7] - 公司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旧款价格不变,仅对热门IP新品小范围提价试水 [10]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反应 - labubu 3.0开售引发全球抢购,美国门店现凌晨排队现象,APP登顶购物榜 [7] - 消费者购买动机包括稀缺性("一娃难求")和社交属性,部分用户转向国内平台转运以规避高价 [7] - 海外核心客户群体为当地主流市场,非华人或亚洲人 [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口红效应"显现:经济压力下小额悦己消费逆势增长,契合泡泡玛特情绪价值+收集机制+社交属性 [8] - 全球消费趋势向精神需求转变,少子化/独居化推动情感慰藉型消费(参考《第五消费时代》) [8] - 公司面临情绪类产品跨界竞争,国内会员复购率从2019年58%降至2024年49.4% [9] 品牌发展路径 - 摩根士丹利将其定位为"万代南梦宫+乐高+迪士尼"结合体,增长空间广阔 [11] - 借鉴NIKE经验:通过联名款(如1269.9美元的MEGA SPACE MOLLY)提升溢价,而非全面提价 [10][11] - 长期挑战在于持续创新IP,避免如耐克因"炒冷饭"导致的业绩下滑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