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芯片,难的还在后台

美国半导体产业振兴计划 - 拜登政府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通过370亿美元拨款和贷款支持32家公司48个项目以扭转美国先进芯片生产份额从37%降至10%的颓势 [1] - 该法案被定位为国家安全和制造业复兴的关键举措但仅能部分解决半导体供应链挑战 [1] 半导体供应链三大核心要素 - 制造基础设施、支撑技术和高技能劳动力构成完整供应链其中劳动力短缺问题最为突出 [1] - 国会专项拨款数亿美元用于劳动力发展涉及商务部晶圆厂及多个联邦部门的独立计划 [1] 劳动力发展困境 - 电子行业面临人才渠道匮乏问题企业被迫从技能有限群体中招聘并承担培训成本但存在被挖角风险 [2] - 制造业工人时薪中位数24美元显著低于机械师等工种若大幅提薪将削弱全球竞争力或需依赖补贴 [2] 晶圆厂建设与生产延迟案例 - 台积电凤凰城120亿美元晶圆厂因工人培训不足导致量产推迟至2024年底而日本同类项目同期已投产 [3] - 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能持续影响新建半导体工厂的运营效率 [3] 制造业产能重建挑战 - 美国需重建萎缩数十年的制造业产能但产业链重构面临复杂性如汽车关税政策暴露的跨境生产脆弱性 [3] - 半导体需配套印刷电路板等组件若缺乏完整供应链国产芯片可能面临无法应用的困境 [3] 未来发展战略选择 - 美国面临两难选择:投入长期高成本重建本土电子制造能力或采用"友岸外包"模式结合设计优势与海外廉价劳动力 [4] - 端到端生产体系重建需应对国际制造体系颠覆若选择友岸外包则需重新定义全球化合作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