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跟随到领跑,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之一 [1]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和能源体系变革的挑战 [1] eVTOL商业化进展 - 中国民航局向亿航智能等公司颁发全球首批eVTOL运营合格证,标志低空经济商业化开启 [3] - 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拥有完整无人驾驶载人eVTOL商业运营资质的公司 [3] - 亿航智能2023年已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4] eVTOL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 初期商业化聚焦低空文旅观光场景,预计30%的4A级以上景区引入eVTOL将产生5000-10000架需求 [6] - 亿航EH216-S双座机型设计航程30公里,初期运营限于单乘客单机运行 [6] - 行业正向城市空中交通(UAM)和区域空中交通(RAM)拓展,若渗透出租车市场1%将超1万架需求 [7] 动力电池技术挑战 - eVTOL运营成本中电池占比超60%,远高于新能源汽车 [8] - 文旅场景需快速充电和高循环寿命电池,UAM场景需能量密度400-500Wh/kg以上 [10][11] - 纯电动与增程式混动技术路线之争,增程式适合长航程但国内适航路径尚不明确 [12] 行业动态与供应链 - 亿航智能2023年交付216架,累计国内订单1240架,客户以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为主 [14] - 大圆柱电池因标准化程度高和产线灵活被视为eVTOL电池有力选择 [15] - 供应链呈现多元化格局,如小鹏汇天选择孚能科技和亿纬锂能分别供应高低压电池系统 [16] 未来发展趋势 - eVTOL动力电池开发进入"场景决定成败"阶段,需针对具体应用优化性能 [17] - 行业整合加速,如万丰奥威拟收购德国Volocopter以抢占城市场景先机 [15] - 高频观光、长距应急和成本敏感通勤等场景将推动差异化电池技术落地 [18]
瞭望新15年:eVTOL电池进入“场景定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