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赢了!获赔3000万!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 36氪·2025-05-07 08:08

小米商标侵权案 - 山寨厂商"小米零度"通过使用近似商标"M"形标识和相似语音指令"小爱小爱",两年内销售智能马桶和花洒达1.3亿元 [3][7][10] - 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赔3000万元并勒令停止生产销售 [4][14] - 判决首次将语音指令纳入保护范围,引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认定"小爱小爱"属于混淆行为 [13] 小米打假历史 - 2019年中山厂商在电磁炉等产品使用"小米生活"商标被判赔5000万元,创家电行业侵权赔偿纪录 [17] - 2022年深圳公司取名"深圳市小米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手机配件,被判罚3000万元 [17] - 此次"马桶盖战役"标志着小米打假范围从厨房扩展至卫浴领域 [18] 山寨行业现状 - 日化品领域出现"蓝月壳"(仿蓝月亮)、"雷碧"(仿雪碧)等山寨品牌,包装设计与正品高度相似 [21][24] - 食品行业存在"太白兔"奶糖(仿大白兔)、"咏动"饮料(仿红牛)等仿冒产品 [27] - 智能硬件领域山寨厂商通过阉割功能、低价策略获利,利润率可达200% [32][33] 山寨手段升级 - 从简单模仿商标发展为盗用宣传视频、克隆网页设计、伪造质检报告等全方位碰瓷 [38][39] - 欧洲品牌Mootaa管道疏通剂被仿冒,山寨货盗用正品广告视频卖出27万单 [40] - 电商平台存在搜索关键词误导现象,如京东商家在空调品类页面冒用"格力"标识 [44] 行业治理挑战 - 平台监管存在漏洞,拼多多曾因山寨问题被称"山寨大本营",消费者维权举证困难 [46] - 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品牌方如蓝月亮每年发起数百起诉讼但山寨仍屡禁不止 [42][43] - 惩罚性赔偿力度加大,从1倍提升至5倍,但暴利驱动下山寨现象仍难以根除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