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亏334亿,创轨交史上最大记录:昔日地铁“盈利王”,为何走下神坛?

核心观点 - 深圳地铁集团从"盈利王"到"亏损王"的惊天反转,2024年亏损高达334.6亿元,相当于上年末净资产的10.46% [1][4] - 亏损主因是房地产下行导致万科业绩跳水,深铁集团被迫持续"输血"万科,2024年三次借款累计达103亿元 [5][6][16][17] - "轨道+物业"模式曾是深铁盈利核心,房地产收入占比高达67.7%,但2024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6.23% [9][12][17] - 全国地铁行业普遍亏损,2023年披露数据的29个城市全部亏损,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20][21][22] 深圳地铁的辉煌历史 - 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地铁利润王",2019-2023年年均净利润67亿元,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8.7% [1][5] - "轨道+物业"模式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站城一体化开发使房地产收入占比达67.7% [5][9][12] - 2017年通过收购万科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9年净利润达116.67亿元 [13][16] 亏损原因分析 - 万科股价从22元/股暴跌至7元/股,深铁持股市值蒸发252亿元 [16] - 2024年因万科业绩亏损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减值损失,导致合并报表亏损334.6亿元 [16] - 2024年三次向万科借款累计103亿元,导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9.6%,带息债务突破4000亿元 [6][17] - 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6.23%至79.17亿元 [1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国地铁普遍亏损:2020年22城7城盈利,2021年24城5城盈利,2022年32城5城盈利,2023年29城全部亏损 [21][22] - 地铁建设成本高昂:单公里均价7亿元,是高铁的4-5倍 [9] - 运营成本刚性攀升:深圳地铁人工成本年均增12%,2024年薪酬支出83亿元,折旧摊销超120亿元 [19] - 票务收入不足:深圳地铁平均票价4.3元,需提高至16元/人次才能盈亏平衡 [22] 转型尝试 - 压缩30%非主业投资,聚焦智慧地铁、新能源充电桩等关联产业 [23] - 开发中心从住宅转向持有型商业物业 [23] - 通过数字化服务提升非票务收入 [23] - 国家提高地铁建设审批门槛:GDP需达3000亿元、财政收入300亿元、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