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英伟达从GPU芯片厂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巨头,通过CUDA生态和硬件创新引领加速计算与AI革命 [3][4][29] - 公司提出"AI工厂"概念,将数据中心视为生产token的价值创造中心,类比工业革命的电力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 [5] - 台湾供应链在英伟达全球版图中占据核心地位,从晶圆制造到系统组装形成完整产业链 [24][26][27] 技术演进路径 - GPU到AI平台:2006年推出CUDA改变并行运算,2016年推出DGX系统开启AI革命,2019年收购Mellanox强化数据中心网络能力 [3][4] - 计算范式突破:从感知AI(图像/语音)到生成式AI(内容创作),再向代理式AI(任务执行)和物理AI(理解现实规律)演进 [14][16] - 硬件性能跃迁:GB300单节点算力达40 PFLOPS,相当于2018年18,000块Volta GPU组成的Sierra超算,6年性能提升4,000倍 [17][18] 核心竞争优势 - CUDA生态:覆盖计算光刻(cuLitho)、量子化学(cuQuantum)、气候模拟(Earth-2)等20+行业,形成"库越多→应用越丰富→用户越多"的飞轮 [9][10] - 异构计算架构:通过NVLink实现7.2TB/s单机带宽,130TB/s集群带宽,超越全球互联网流量 [20] - 制程与封装:台积电CoWoS-L封装技术集成32颗GPU裸片+128组HBM,单芯片含2,000亿晶体管 [26] 产品路线图 - GeForce 5060 RTX:展示DLSS神经渲染技术,90%像素靠AI生成,实现光线追踪性能飞跃 [6] - Grace Blackwell NVL72:横向扩展数百台服务器,纵向突破半导体物理极限,Q3将推出GB300升级版,推理性能提升1.5倍 [17] - 三位一体平台:集成CPU/GPU/QPU,CUDA Q实现量子误差处理,5G/6G网络全加速重构 [12] 台湾产业链协同 - 制造环节:台积电负责12英寸晶圆前道工艺,Amkor完成CoWoS异质封装,京元电子进行125℃高温测试 [26] - 系统集成:鸿海精密组装10,000+组件,整合液冷散热器(酷码/奇鋐)、ConnectX-7网卡等 [27] - 超级计算机:120万组件/2英里铜缆/1,300万亿晶体管/1.8吨重量,体现台湾半导体全链条能力 [27]
英伟达,巨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