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办高教估值重构下,透视中国春来(01969.HK)的“隐藏富矿”逻辑

估值方法比较 - 高教行业传统采用PE估值,但PE易受折旧、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影响,导致指标失真 [3][7] - EV/EBITDA剔除非现金支出干扰,更直接体现核心经营现金流,适合高教行业重资产、并购频繁的特点 [7] - EV/EBITDA涵盖股权与债权价值,不受资本结构影响,便于横向比较不同企业价值 [7] 中国春来经营分析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37.54亿元增长至2024年72.54亿元,重资产扩张明显 [8] - 通过校区扩建与收并购实现规模扩张,2024年EBITDA利润率超50%,营收16.31亿元 [14] - 2021-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稳定在7.42亿至11.60亿元,支撑持续投入 [15][16] 行业估值对比 - 港股教育板块EV/EBITDA中位值8.2倍,A股21倍,美股16倍,中国春来仅6.2倍 [11] - 外资增配中国资产趋势显著,4月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高教板块低估值或受关注 [19] 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规模效应降低生均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费收入潜力 [17] - 并购协同效应显著,如安阳学院模式复制带动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18] - 折旧计提完成后账面利润与现金流匹配,盈利或迎爆发式释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