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在即,700亿重组胶原巨头被指「成分造假」|焦点分析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的核心产品"胶原棒"被质疑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低于宣传口径,引发市场争议 [4][6] - 争议源于检测方法差异,行业尚未明确重组胶原蛋白的法定检测标准,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6][7] - 有观点认为重组胶原蛋白产量不足导致成分含量低,但行业人士指出技术门槛已突破,产能限制或为短期问题 [8][11] - 年中电商大促临近,市场担忧争议可能冲击公司业绩,尤其是可复美系列占公司总收入80% [4][13][15] -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正处于技术风口,多家巨头加码布局,但当前信任危机可能影响全行业发展 [15][17][18] 公司层面 - 巨子生物2024年可复美系列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收入80%,其中"胶原棒"贡献近八成收入 [4] - "胶原棒"上市以来销售量超过5.15亿支,111万消费者购买,近期推出2.0版本淘宝销量超6万单 [15] - 可复美在巨子生物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2021年68%增至2024年82%,主要驱动为2021年底推出的"胶原棒" [15] 行业层面 - 重组胶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技术难点贯穿氨基酸序列选择、菌株改造和纯化工艺全过程 [9] - 行业稀缺性支撑产品高价和概念公司数百亿市值,但原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创健医疗2024年原料收入下降26.23% [10][11] - 多家巨头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华熙生物、LVHM、资生堂通过收购投资入场,欧莱雅、哈三联合作推出新产品 [15] - 行业加速开发重组胶原注射类产品,三类证产品壁垒高且含金量大,锦波生物作为唯一持证公司业绩逐年翻番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