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入工程化落地"深水区",暴露具体问题标志着真实里程碑[1] - 行业共识短期内液态电池仍主导市场,全固态将优先应用于高端电动车、军用、航空等高要求场景[2] - 硫化物路线因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远超氧化物/聚合物)被视为最有潜力技术路线[2]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核心挑战 - 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空气敏感性(硫化氢毒性)、材料成本高(5000元/kg vs 1000元/kg预期差)、连续化生产工艺瓶颈[2] - 全固态电池装车性能验证存在未知数,实际性能若不如液态电池将限制其在主流动力市场竞争力[7][9] - 硫化物电解质大规模制备需突破环境控制(手套箱依赖)、设备开发及连续化工艺[9] 中国技术研发进展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固态电解质电导率达10mS/cm,膜厚14μm,电池能量密度369.93Wh/kg[5] - 采用流延技术制备12μm超薄电解质膜,匹配NCM83正极100圈容量保持率93.08%,软包电池能量密度376Wh/kg[5] - 三维化Cu集流体显著抑制锂枝晶,Ah级电芯实现8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80%),20Ah电芯能量密度280Wh/kg[6] 企业产业化布局 - 中科固能规划2025年百兆瓦时级制备,2027年GWh级制备+千辆级装车示范,建成首条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生产线[7][10] - 屹锂科技开发20Ah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474Wh/kg(重量)/1004Wh/L(体积),2024年建成500MWh中试线[13] - 蓝廷新能源推出MOF材料提升锂离子传导,循环寿命延长30-50%,2025年量产超级固态电解质复合膜[23][24] 材料与工艺创新 - 星源材质开发LATP半固态电解质复合膜实现400Wh/kg能量密度,-20℃低温循环提升10%[27] - 博路威X-Roll交叉辊压技术实现±0.5μm精度,S-Roll技术提升极片厚度一致性,支持干法电极生产[20] - 大族锂电开发±5μm精度堆叠系统,通过国产替代降低设备成本30%,解决固态电池良率低(中试线40-50%)问题[16][17] 新兴应用领域 - 聚离子液体复合固态电解质室温电导率0.78mS/cm,氧化电位突破5.7V,适用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31] - 中天储能"准固态"方案通过UL1973火烧测试,电芯最高温度仅70℃,全固态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有望突破200Wh/kg[35]
不破不立,2025固态电池直面“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