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abubu爆火助推市值暴涨 泡泡玛特撕裂基金经理的认知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从被质疑的"卖塑料玩具的公司"转变为资本市场追捧的新消费巨头 其股价从2022年低点飙升超过23倍 市值突破3300亿港元 反映了Z世代消费逻辑对传统投资框架的颠覆 [4][6][35] - 基金经理群体经历了从追捧、割肉到重新审视的认知转变 分歧焦点在于IP生命周期、估值体系及全球化潜力 代表传统消费投资逻辑与新消费时代的碰撞 [6][19][44] - 公司通过IP多元化与全球化实现业绩爆发 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106.9%) 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85.9%)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零起步升至2024年上半年近30% [12][30][46]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化 - 上市首日(2020年12月11日)股价达77.1港元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但2022年10月跌至10港元以下 较峰值缩水超90% [8] - 2024年股价上涨超10倍 2025年6月10日创262港元历史新高 市值达3368亿港元 较2022年低点累计涨幅超23倍 [21][35] - 2025年以来股价上涨约186% 动态PE超过80倍 远高于传统消费股估值水平 [35][4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SKULLPANDA和MOLLY两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 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35%至10.66亿元 占总收入16.9% [12] - 2024年全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106.9%) 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85.9%) [30] - 海外市场持续高增长 2024年4月Labubu在美欧销售同比增约8倍和5倍 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0亿次 [34] 基金经理态度演变 - 早期质疑:张坤2022年Q1买入但两季度后退场 萧楠2021年Q3高位入场后于2022年Q2清仓(股价跌幅超35%) [10] - 认知转变:博道基金张建胜承认低估IP孵化潜力及估值锚定错误(原用传统消费品20倍PE 现认为应给40倍) [23] - 当前分歧:207只基金2025年Q1重仓持股(总市值99.29亿元) vs 2024年Q1仅36只基金持股(市值13.44亿元) [40] IP运营与全球化进展 - IP孵化成果:2023年两大IP营收超10亿元 2024年Labubu在泰国北美走红 初代藏品拍卖价达108万元 [4][12]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零起步 2024年上半年逼近30% 预计2025年超过50% [30] - 摩根士丹利指出IP飞轮效应启动 公司成为全球主要IP所有者首选合作伙伴 [46] 投资逻辑重构 - 传统框架失效:Z世代愿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消费投资从"填空式"研判转向关注情感陪伴与社交属性 [16][37] - 估值体系变化:线下+IP授权模式应给40倍PE(vs传统消费20倍) 头部新消费品牌通过多极增长实现估值重塑 [23][46] - 持仓结构调整:贵州茅台机构持股3个月内减少670万股 资金流向潮玩、宠物经济等新消费领域 [30] 市场分歧焦点 - 看空观点:百亿私募仁桥资产指股价存在明显泡沫 IP生命周期不确定 持股集中度高风险高(前25大股东持股超85%) [44][47] - 看多观点:景顺长城周寒颖认为情绪价值型消费需求增长 头部品牌通过人群破圈、多品牌矩阵实现跨越式增长 [46] - 操作分化:交银启道2025年Q1减持105万股 富国沪港深减仓70万股 但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持股市值达4.65亿元 [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