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石的LP也没回本呢
黑石黑石(US:BX) 投中网·2025-06-17 14:27

黑石基金DPI表现 - 黑石2015 Vintage私募股权基金DPI仅0.85倍,十年未达1倍[1][2] - 涉及的两只基金:Blackstone Energy II(49.3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47.5亿美元)和BCP VII(188.7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202.2亿美元),毛DPI分别为1.05和1.06[4][6][7] - BCP VII表现创黑石旗舰基金历史最差,对比BCP VI(2010年毛DPI1.27)和BCP V(2005年毛DPI1.26)显著下滑[9] 行业整体DPI困境 - 其他顶级PE基金同样低迷:KKR 2016 Vintage DPI 0.90,Hellman&Fridman 2018 Vintage DPI 0.13,银湖资本2017 Vintage DPI 0.60[9] - 新基金投资受阻:黑石BCP VIII(257亿美元规模)DPI仅0.18,BCP IX(217亿美元规模)投资期首年仅call款2.9亿美元[10][11] - 行业现状呈现"老基金退不出,新基金投不出"的恶性循环[8][11] PE商业模式转型 - 黑石PE分部2024年可分配收益26.4亿美元(+39.7%),收入结构从carry转向管理费:2015年carry收入14.7亿美元 vs 2024年13.9亿美元,管理费收入同期从5.1亿增至18.3亿[15][16][17] - KKR通过收购保险公司Global Atlantic构建"三大引擎"模式(资产管理+保险+战略控股),战略控股业务聚焦分红而非carry,市值四年翻四倍[22][23] - 行业趋势显示carry收入重要性下降:黑石2013-2015年平均carry收入8.53亿 vs 2022-2024年14.2亿,增速远低于AUM增长[19] 中国VC/PE行业困境 - 管理费收取模式恶化:70%基金按实缴资本支付,部分按已投金额计算,GP生存压力加剧[26] - 项目端毛利率压缩:AI企业毛利率趋近制造业水平,估值泡沫与低回报并存[28][29] - 商业模式创新尝试:华映资本提出强化"经营能力",天图投资倡导"分红优先"策略[29][30] 行业长期趋势 - VC/PE低毛利成为新常态,非周期性因素导致[27] - 机构分化加速:未来可能演化出招商型、投行型、MCN型等多元业态[30] - 传统"投资-退出"模式受挑战,分红和经营能力成为关键变量[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