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今年春天小米的舆论风波源于汽车业务引发的内外利益重新洗牌,深层原因是权力和预算的再分配 [1][9] - 2025年下半年手机业务毛利率将因存储价格上涨承压,家电业务因"国补"退坡面临挑战,两大业务将以防守为主,预算继续向汽车倾斜 [1][11][13][14] - 小米需重新找回与粉丝真诚互动的初心,平衡内部资源分配与外部关系 [1][15] 市场费用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小米市场预算超250亿元,与研发费用持平,但汽车业务占据30亿元/季(占总量40%),手机/AIoT营收规模是汽车的5倍但市场费用相近,显示资源严重向汽车倾斜 [5][9] - 手机业务ASP创新高但毛利率下降,存储原料涨价导致被动提价,市场费用边际效益降低,转向价格获客策略 [7][8]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成为最大毛利来源(毛利率25.2%),空调通过差异化设计提升ASP至2863元(同比+25%),但面临"国补"退坡和价格竞争压力 [13][14] 汽车业务战略 - 2025年Q1汽车业务毛利43亿元(毛利率23.2%),经营亏损5亿元,期间费用约50亿元,市场投入激进 [9] - 汽车销量目标上调至35万辆/年,2025年5月单月销量2.8万辆(累计13万辆),下半年将加大YU7推广预算 [15] - 汽车预算集中于KOL、社交媒体和雷军个人IP,边际效益显著高于其他业务 [15] 历史对比与行业背景 - 早期手机业务毛利率仅3%,依靠粉丝经济实现低成本社群营销,与媒体和用户建立深度连接 [3][4][5] - 当前资源分配失衡引发内外矛盾,老米粉和渠道商因资源减少产生不满,需重新平衡效率与用户关系 [9][15]
小米250亿市场预算背后的权力迁徙